NFT是什麼?如何看待NFT發展?重點一次看【有話好說】

NFT是什麼?NFT是將數位內容記錄到區塊鏈上,利用區塊鏈難以竄改、方便追蹤轉手紀錄的特性,解決數位作品「難以驗明正本」的痛點,因此成為新型態的數位資產憑證,大大提升收藏價值。

近日公視《有話好說》製播NFT專題,搭配推出16款經典集數NFT,一上架便引發搶購,不過在積極理解新技術的同時,也該保持警覺,到底該如何看待NFT的發展?NFT又會為世界帶來什麼改變?

用NFT找回數位資產的價值

因為可以隨意複製,數位內容的價值一直飽受懷疑。而NFT將數位內容記錄到區塊鏈上,利用區塊鏈難以竄改、方便追蹤轉手紀錄的特性,解決數位作品「難以驗明正本」的痛點。

NFT也因此成為新型態的數位資產憑證,確保每一份數位藏品,都是獨特且不可替代的,大大提升收藏價值。

北科大互動設計系助理教授葛如鈞、亦為當紅科技Podcaster寶博士指出,NFT還有幾項優勢。首先,只要連得上網,NFT就能面向全球市場。這讓作品得以國際化流通,也幫助創作者最大程度接觸世界各地的潛在藏家。

NFT 還能運用智能合約,讓電腦強制執行合約內容,確保買賣雙方銀貨兩訖,降低了交易風險。此外,智能合約還可以設定後續轉賣的抽成費用,讓創作者參與作品的二度分潤。如果價格水漲船高,創作者就會有源源不絕的權利金進帳。

NFT幫助創作者?音樂人這樣說

NFT的出現,更顛覆了傳統的內容產業。「回聲」樂團主唱、同時也是OurSong共同創辦人的吳柏蒼 表示,長期以來,大型內容平台不斷告訴創作者的觀念就是:「數位內容沒有直接價值,只能靠集體流量變現」。

因此,創作者將作品放上YouTube、Instagram、Spotify,任由平台拿這些集體流量去賣廣告、收月租費,最後,金流會先進到平台業者的口袋,才輪到創作者與平台拆帳。

吳柏蒼指出,這個模式的最大問題,在於平台與創作者高度的權力不對等。創作者只能選擇「接受」或「離開」平台方制定的分潤機制,卻沒有權力決定自己作品的價格。

議價能力高的內容平台,往往大幅壓縮分給創作者的報酬——Spotify 每次點擊只給音樂創作者約 0.3 元台幣,Youtuber、Podcaster 等創作者則另外發展出「找乾爹」業配的商業模式,但不含廣告的「內容本身」,還是無法創造收益。

NFT的出現打破了平台對內容的壟斷和抑價,讓有意購買數位作品的粉絲,可以直接向創作者購買——無論是歌曲、影音還是圖文創作都能實現。

這種新興的價值交換體系,既能讓創作者的心血得到最大程度的回饋,也創造出創作者與藏家之間更緊密的社群連結,為數位內容市場撐開一片天。

NFT泡沫化?專家給買家的小叮嚀

然而,自從NFT進入公眾視野,市場就歷經數次暴漲暴跌,不免讓幣圈小白信仰大受動搖。吳柏蒼坦言,「NFT市場每天都在泡沫,每天都有歸零的項目」,但他呼籲關注相對長青的項目,因為這代表特定社群的價值共識,真的在一次次嘗試中累積起來。

XREX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耀文則不諱言,任何大的技術變革「一定會經過泡沫的過程」,因為「市場一定過度反應」,但只要NFT撐過泡沫化,發展必能更加扎實,就像活過2000年代股災的網路公司,如今都變成掌握全球經濟的科技巨頭。

Rug Pull FRENS共同創辦人陳慕天同樣認為,長期來看99%的NFT都可能殞落,但存活下來的一定會有更健康的發展。因此他呼籲,現在準備入場的買家,要特別注意買下的NFT項目「是不是你真心喜歡的」,如果只想待價而沽、搶賺熱錢,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葛如鈞總結,這個時刻的NFT還是比較情感性的、測試性的,「你可以把NFT市場當成超大型的群眾募資,如果夠多人認為有價值,這個市場才會被建立起來」,至於在此之前,「我不會鼓吹這是投資」。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