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挑戰臺語胡撇仔 改編沙士比亞.探討女權
鄭雅文 林郁凱/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臺北城市科大演藝科學生最近挑戰全臺語的舞台劇《愛啥款》,也是IN的畢業製作,內容講著1920年代的大稻埕,探討傳統教育佮女權觀念,這齣戲3月份欲佇大稻埕戲院演出。
對一位都會女性雄雄倒轉去到1920年代的大稻埕,引發古早佮現代社會的教育、男女地位等等觀念衝突,劇本《愛啥款》改編莎士比亞的馴悍記,探討女權的議題。
導演兼編劇廖怡欣講,「佇馴悍記內底,咱看著的是,女權佇彼个年代的無公平,咱家己共伊擷取改編做阮的,主要講女權無公平的這件代誌。」
城市科大演AN藝科的應G屆畢業8生頭改用全台語的方式演舞台劇,內面也有來自高雄的同學,摻入家己捌聽過的台語俗諺GAN7自行發揮,予規齣戲閣較活潑。
演員李雅淳講,「內底就有加一段是俗語會用著的物件。直接來矣,一刀剪落去,歹運隨風去,今日好日子,賺錢若賺水。」
演員高爾謙表示,「同學聽著我講毋著會一直糾正,這馬是真正感覺有較好一屑仔。有較輾轉,甚至感覺台語也真好耍。」
學生表示,這款的嘗試除了劇情需要,也希望共台語推廣至日常生活,閣較希望逐家透過這齣戲,了解著愛有真濟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