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機師執勤確診 申請職災證明反遭醫師質疑「認知有問題」

國籍航空機師Amelie(化名)表示,她從去年12月22日台北飛洛杉磯開始,一連值勤3個長程航班,中途曾入住台灣和舊金山的防疫旅館隔離,最後一趟勤務在今年1月3日清晨返國。1月5日返國入住防疫旅館期間感到呼吸不順,並發燒到39.5度C,經通報檢驗後確診病隔離。
機師Amelie指出,在她解隔出院後,前往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的職業醫學科暨職業傷病防治中心掛號,申請職災證明所需傷病診斷書,但門診陳姓醫師質疑她「認知有很大問題」,並強調醫療人員染疫風險最高。
Amelie說,陳姓醫師另要她舉證是在哪個人事時地物被傳染,醫師並稱航廈行徑期間並非「值勤當下」,並認為機師的染疫風險低,「空服員染疫風險都比你們高。」

COVID-19流行以來,勞動部對於勞工執行職務過程中,或在工作場所染疫,「職災」採從寬認定。勞保局曾表示,勞工通勤上下班途中染疫,只要能提出具體事證,將依個案事實認定,可依《勞工保險條例》相關規定請領勞保傷病、失能或死亡給付。
Amelie指出,該名醫師在門診間質疑,他不懂機師為什麼可以被勞保局認定為職災,並反批勞保局有問題。「他覺得只有坐在駕駛艙內所發生的事情才是職災,」Amelie表示,機師報到之後便在值勤,但陳姓醫師不覺得這是工作。
被拒開職災證明後,Amelie改尋求台北市大安區的醫院職業醫學科門診開立傷病診斷。記者致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院方以書面回應,「本院非常重視病患所反映之情事,本院已進行瞭解,也基於尊重職業醫學專業,提醒當事人檢討。」

我國COVID-19確診累計1萬9千多人,勞保局統計,109年1月1日至111年2月18日止,勞保被保險人因工作罹患Covid-19請領勞保職災給付有148件,其中傷病給付142件、死亡給付6件;以職業別來看,最多的是醫護人員71件,其次長照機構15件、航空運輸業12件。至於餐飲服務業、清潔工、保全請領的人數則相當零星。
勞保局職災給付組組長陳慧敏對此表示,勞保局無權規範醫師言行,但如果機師或染疫勞工手上有地方衛生局開立的隔離通知書,也可替代傷病診斷書,勞保局會審酌從寬採認;並提醒勞工染疫申請職災給付的請求權達5年,如果勞保被保險人因染疫住院診療,不能工作,以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也可申請勞保傷病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