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俄衝突/ 停火或開戰?五大QA了解烏克蘭俄羅斯兩國愛恨情仇

2月16日是西方國家警告俄羅斯將入侵烏克蘭的時間點,烏克蘭總統傑林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呼籲全國團結一致,當天全國懸掛國旗、高唱國歌。烏克蘭陸軍士兵在慶祝團結時,留影紀念。(圖/美聯社)
15日俄羅斯國防部釋出撤軍訊息,並附上坦克列隊上運送火車的影片佐證,但有多少士兵撤離,俄方沒有提出數據。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隨後雖對俄羅斯人民溫情喊話,「你們不是我們的敵人」,但他仍表示,撤軍訊息「未經核實」。

烏俄邊境最新情況?

俄羅斯政府在15日宣稱,部署在烏克蘭鄰近地區的部分俄軍,結束演習後開始返回基地。但根據美方和烏克蘭政府估計,部署近烏克蘭邊境和白俄羅斯境內的俄軍高達13至15萬人,有多少士兵撤離,俄方並沒有提出數據。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週二在白宮發表最新談話,「美國和北約對俄羅斯不會造成威脅,烏克蘭也不會對俄羅斯造成威脅。美國和北約在烏克蘭都沒有部署導彈,也沒有任何要在烏克蘭部署導彈的計畫,俄羅斯人民並不是我們的攻擊目標,我們沒有試圖要顛覆俄羅斯 」,拜登並對俄羅斯的民眾喊話:「你們不是我們的敵人。」

拜登表示,美方尚未證實俄羅斯軍隊正在返回原駐軍處,他強調,俄軍「仍有可能入侵」。拜登呼籲,俄羅斯透過外交解決,避免在歐洲發生衝突。

俄羅斯國防部新聞處16日再釋出照片,指出俄羅斯坦克正被裝載到鐵路運輸平台上,準備返回原基地。但北約(NATO)仍擔憂俄軍有可能入侵烏克蘭,因為在邊界的駐軍沒有縮編的跡象。(圖/美聯社)

為什麼俄羅斯要威脅烏克蘭?

烏克蘭和俄羅斯國土接壤,1991年蘇聯解體前,兩地都曾為蘇聯領土的一部分。烏克蘭與俄羅斯有相似的語言和社會文化,俄語在烏克蘭也被廣泛使用,烏克蘭境內有約1成7的人口是俄羅斯裔。

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曾在去年7月發表長文「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共同的歷史」,說明俄烏關係,他強調「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是同一個民族」,共享歷史、文化和語言。他更指出,「烏克蘭」一詞在古俄羅斯語意指「邊境」,而「烏克蘭人」則是指保護邊界之人。

俄羅斯總統蒲亭在15日表示,「對於我們是否想要戰爭,當然不想,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提出關於談判進程的建議。」(圖/美聯社)

蒲亭表示,他會尊重烏克蘭的語言和傳統,並尊重烏克蘭人對於國家自由、安全和繁榮的渴求。蒲亭認為,唯有與俄羅斯合作,烏克蘭才能真正的擁有主權,因為兩地血緣代代相傳,唯有共存才有共榮。

長期以來,俄羅斯一直試圖拉攏烏克蘭,但烏克蘭傾向加入由30個國家成員組成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簡稱北約)」和歐盟(EU),俄國始終表達反對,並認為是北約東朝俄羅斯邊界擴張勢力,侵犯國家安全。

阻擋俄勢力擴張的北約組織(NATO)?

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雖與英美同為戰勝國,然而為鞏固北大西洋地區的軍事安全,避免蘇聯對歐洲的擴張,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和法國在內的12個國家,共組軍事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簡稱NATO。

蘇聯為抗衡北約,拉攏東歐共產主義國家成立軍事聯盟,在1955年成立華沙公約組織(Warsaw Pact)。1991年蘇聯解體後,部分前華沙公約組織的成員國,陸續加入北約,北約組織如今有30個成員國。

俄羅斯總統蒲亭認為,西方國家正透過北約來包圍俄羅斯。俄羅斯總統蒲亭在2021年底的公開談話中指出,「我們直話直說,北約不能再向東擴張了,有這麼難以理解嗎?難道是我們把飛彈部署在美國邊界周遭嗎?」,譴責美國反悔在1990年做出北約不會向東擴張的承諾。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表示,到目前為止還沒看到當地有任何降級的跡象,也沒有部隊或裝備撤出。史托騰伯格表示,「這當然可能改變,但我們今天看到的是,俄國仍保持一支準備進攻的龐大部隊」。(圖/美聯社)

克里米亞之戰殷鑑不遠  烏俄邊界為何衝突不斷?

烏克蘭國會在2014年初發動罷免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Yanukovych),引發政局不穩,國內陷入親歐派和親俄派的抗爭。

俄羅斯趁機進軍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導致克里米亞共和國獨立,並加入俄羅斯聯邦。但此舉並未受到國際認同,聯合國大會在2014年做出第68/262號決議,在維護烏克蘭國土的完整情況下,不承認該地區的獨立公投,國際社會仍視克里米亞半島為烏克蘭的領土。

俄羅斯國防部新聞處16日釋出的照片,聲稱參與完軍演的部隊正在離開克里米亞,此座大橋連接俄羅斯和克里米亞共半島。(圖/美聯社)

另一方面,俄羅斯也持續支持「頓巴斯」地區的親俄派游擊隊。頓巴斯位於烏克蘭東部與俄羅斯接壤處,橫跨烏克蘭兩個省,分別是頓內茨克省(Donetsk)與盧甘斯克省 (Luhansk),區內俄羅斯裔人口達到4成,並以俄語為主要語言。

自2014年起,親俄派游擊隊在頓巴斯地區,持續與烏克蘭軍方對戰,主張脫離烏克蘭的統治,累積至今已有1萬4千多人喪命。

俄羅斯大軍逼近 烏克蘭人民如何保家衛國?

面對駐守在烏俄邊界的十多萬俄軍,烏克蘭總統傑林斯基(Zelensky)在2021年簽署後備軍法案,讓年滿18到60歲烏克蘭人,不分性別皆會成為後備軍成員,建立全民防衛動員的軍備體制。

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有更多民眾加入後備軍團,目前烏克蘭已經建立、培訓約20個領土防衛部隊旅。

烏克蘭的民眾,2月16日在總統傑林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的號召下,帶著國旗唱著國歌,慶祝國家團結一致。(圖/美聯社)

離東部戰線較遠的西部城市利維夫,市長薩多維耶強調「我們必須準備好,保護我們的國家」,他帶領市府人員,一起接受槍枝和急救訓練。目前市府員工每週受訓一次,未來打算擴及學童和大學生也接受培訓。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