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機場角色定位 北市選戰焦點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謝長廷公佈市政政見,主張遷建松山機場改建為自然公園,不過國民黨參選人郝龍斌表示將循台北市長馬英的政策,松山機場應該增加上海航線,成為兩岸直航點,學者認為,松山機場的角色與定位,應該在高鐵與機場捷運正常運作後,再進行專業評估,而這整個過程,市民的意見不容忽視。 每天有三百多架次班機起降的台北松山機場,應該像是謝長廷所說的,改建為自然公園,或是郝龍斌所認為的,增加上海航線成為兩岸直航點,兩種主張,都建立在松山機場的營運量,逐年下降的事實上。從民國85年最高峰的1539萬人次,降到去年的759萬人次,松山機場的確面臨營運量驟減的挑戰。 高鐵短期內將全線通車,加上連結桃園機場的捷運線五年後也會通車,松山機場西半部航線將受到嚴重衝擊,儘管近年來各航線都已減班運作,使用松山機場的旅客大多認為松山機場,應該繼續營運。 夏鑄九認為,松山機場將來的定位必須在高鐵與機場捷運正常運作後,進行專業的評估報告,才能有所依據,不過,在現階段,曾經是國際機場的松山機場,應該儘速成為直航港澳上海的直航點,強化台北競爭力。 郝龍斌在黨內初選時,曾經也提出松山機場改為中央公園的構想,隨著初選脫穎而出,正式代表國民黨出征,政策也調整遵循馬英九的一貫主張。針對松山機場的未來,選前六週各參選人拿出實質主張,讓攸關市民權益與都市發展的公共政策,有思考辯論的空間。 張玉菁 陳昌維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