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首例Omicron死亡 醫師:長者染疫死亡風險倍數成長

高雄中油大林廠今(16)日傳出1名員工染疫,中油成立緊急應變小組,採分倉分流。國內也出現本土Omicron打過2劑AZ仍死亡的首例個案,醫師提醒60歲以上長者若染疫,死亡風險會呈倍數成長。

挽起袖子,不少民眾一早就來到施打站接種新冠疫苗,根據指揮中心最新統計,國內新冠疫苗第3劑接種率來到30.65%。有國內醫師表示,未來如果開放國民出國旅遊,可率先開放18至29歲民眾,因為此年齡層民眾第1劑施打率已高達99.9%。

前感染科醫師林氏璧表示,「假如你要先放一些人出去,你一定是從最安全的人、風險最小的人開始放,18至29歲他們非常支持政府,然後乖乖的施打疫苗。他們本身即使不打疫苗,面對Omicron也幾乎都是輕症,更何況是打過疫苗之後。」

醫師認為,18至29歲年齡層若不小心確診也幾乎都呈輕症,從風險最小者開始開放,安全性相對較高。國內這波疫情為Omicron變異株,多為輕症及無症狀患者,不過台大公衛系教授陳秀熙提出Omicron防疫光譜理論,將防疫分為3階段,包含第一階段重症清零、第二階段動態清零與第三階段類流感化。

陳秀熙認為,若每週確診數控制在350例以下,「那麼我們就可以達到重症清零的標準,台灣幾乎是已經到達,但是我們的群聚發生少數、非常少數重症的這樣一個情況,我們希望在未來往動態清零的方式,就可以漸漸往確診個案減少的動態清零。」

感染科醫師也示警,國內本土Omicron出現打過兩劑AZ仍死亡的首例個案,顯示60歲以上長者若染疫,其死亡風險會呈倍數成長。

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委員李秉穎指出,「台灣更重要的事情是有重症風險的,尤其是老人家很多根本沒有打疫苗,這個其實我們在預防社區大規模傳播,產生很多重症死亡上面,最關鍵的事情。」

李秉穎認為,這波疫情尚未造成大規模社區感染,且染疫者多為20至50歲區間、至少接種過2劑疫苗且活動力強的青中壯年,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如果像香港現況,病毒傳入社區,長者重症死亡比率就會提高,因此高危險族群更應儘速接種追加劑。

2022杭州亞運 台灣百金之路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