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不斷拍打,海龜卻趴在沙灘上一動也不動。日前,有遊客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第三大城沙加的海灘,發現這具海龜屍體,緊急通報相關單位,經過研判確定,海龜的死因是誤食塑膠垃圾。
沙加海生館營運經理阿都卡林表示,「在過去4個月裡,我們已經接獲7隻海龜,同時我們已經也發現許多海龜屍體,像是在沿海找到了約15到20隻死海龜。」
海洋研究員雅穆爾指出,解剖完幼年玳瑁後,可以發現很多塑膠垃圾及海洋垃圾。
托盤裡許多廢棄物,全是在海龜的消化器官裡所發現。研究人員指出,阿聯有75%綠蠵龜、57%赤蠵龜在死後解剖,都發現胃腸內含有大量垃圾。
阿都卡林說明,「通常在這個地區,造成海龜死亡的原因主要是船隻的撞擊和誤食塑膠製品,以及被魚網和廢棄漁具纏繞致死。」
這樣的狀況不只發生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指出,塑膠汙染占海洋汙染60%,超過8成海洋生物受衝擊,從最小的蜉蝣生物到最大的鯨魚都有,而範圍也從海面到海底、南極到北極。
AWI極地與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伯格曼表示,塑膠垃圾對每種生物造成的影響不一,最好的情況就是被吸收分解,但對某些物種會造成發炎反應、降低生長速度,甚至減少繁殖成功率和生育功能。
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報告中還提到,根據推算,每年大約有1900萬至2300萬噸塑膠垃圾流入大海。2021年,有研究團隊針對555種魚類進行檢測,發現有超過一半以上,身上都帶有塑膠微粒。
伯格曼表示,雖然無法從海洋中剔除塑膠垃圾,但是可以在海岸附近撿拾塑膠製品,或到河岸參與淨灘,「可是垃圾一旦進入海洋就下落不明,因為它們會下沉到海底,甚至到達無人居住的偏遠海灘。」
再多淨灘活動也無法解決目前海洋垃圾問題,因為許多廢棄物早已沉入海底,甚至成為海漂垃圾跟著洋流移動。因此基金會也呼籲,減少海洋垃圾應從源頭做起,從個人行為改變開始,否則到了2050年,塑膠垃圾將會增加至4倍。
世界自然基金會海洋計畫主任維斯普呼籲,應避免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因為這些會變成龐大垃圾,同時也會造成海洋問題,但這個問題不光是靠消費者一個人就能解決。」
2022年2月28日到3月2日,聯合國環境大會將在肯亞首都奈洛比登場。環保人士呼籲,希望各國能制定國際條約,以應對塑膠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