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風暴襲擊 40枚「星鏈計畫」衛星損毀
徐家仁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根據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發佈的消息,2月3日才升空的1批49枚「星鏈計畫」的衛星群,在隔天的4日就遭遇太陽風暴襲擊,導致其中40枚衛星損毀。美國海洋與大氣總署專家指出,目前太陽還處於風暴周期的低潮,按照平均每11年達到高峰的模式,未來幾年這類的太陽活動,頻率跟強度會逐漸提高,各國相關單位必須特別留意。
這是由波多黎各民眾自行拍攝到的畫面,看起來有如詩情畫意的流星雨,背後卻代表著太空科技面臨的重大災害。外電引述專家的說法指出,這是由太陽風暴放射的電磁波,侵襲地球大氣層、引發的衛星墜毀事件。
太陽風起源於太陽表面的劇烈活動,除了天文望遠鏡觀測到的閃焰現象,還有日冕物質拋射、磁暴等等,本質不盡相同,但可能有因果關係。太陽風暴和地震類似,分成不同的等級,從最弱的B級到最強的X級,對地球的影響自然有有程度上的差異。
NASA影片影出,「如此強烈的X級太陽火焰,可產生長時間的輻射風暴,它足以傷害衛星以及靠近極地的飛機,X級太陽火焰也可能導致全球(電訊)傳輸出問題以及停電。」這也是美國太空總署NASA,以及各國太空研究機構,密切監控太陽表面活動的原因。
這次傳出受到損害的「星鏈計畫」,是由美國SpaceX公司進行,目前已經有不到2000枚小型衛星升空,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核准的衛星數量則多達1萬2千枚。SpaceX的計畫是透過大批衛星的群組,提供不間斷的5G行動網路服務。因此折損40枚衛星影響相當有限。倒是其他操作衛星的國家與機構,在未來幾年太陽風暴逐漸升高的期間,必須特別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