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輻射檢驗集中分工 福食進口成考驗
黃立偉 張國樑 林志堅 詹淑雲/台北 桃園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福島食品進口,行政院宣布解禁,未來相關食品進口,需檢附「輻射檢驗」與「產地」雙證明,各地方政府都將提高抽驗量。不過,台南市衛生局表示,食品輻射量檢測,依中央規定,現階段採「聯合分工」,由新北市、高雄市衛生局集中協助檢測。憂心屆時開放後,抽驗檢測食品大增,無法負荷。原能會指出,開放後,預估會增加到2.8萬件,而且全台約10家檢測機構,每年檢測量能約7萬件,原則上檢測量能充足。
手持式輻射偵測器,先掃描食物樣本外包裝,確認無污染後,接著放進機器裡面。「鉛」屏蔽偵檢器,開始檢測,食品樣本中,是否含有放射性物質,碘131、銫134及銫137。整個檢測過程,需耗時約20到30分。
福島食品解禁前,全台約9成食品,檢驗是否含放射性物質,都送到原能會核能研究所。每年約可檢測上萬件食物樣本,而且強調已經擴充7部檢測設備,檢測量能充足。
原能會核能研究所副研究員黃玶吉表示,「行政院說預估會增加,8千到1萬件樣本,建置的7部輻射偵檢器,可以因應大概3萬5200件、1年的檢測量。」
目前國內檢測食品中,放射性含量機構,台北有陽明交通大學、新北有台電放射實驗室及新北市衛生局、桃園有核研所、新竹有清大、中部則由食藥署中區管理處負責、南部有原能員會輻射偵測中心,還有高雄市衛生局等,可提供檢測服務,全台約有10機構。
陽明交通大學醫學放射系教授吳杰表示,「各地方縣市政府,個別市場端的檢驗抽樣,(目前檢驗量能)這個可能就會不夠。」
不過,台南市衛生局表示,未來福島食品大增,希望地方能夠自主消化相關食品檢測。
台南市府衛生局檢驗中心主任朱巧君表示,「可能我們的檢驗需求量會增加,目前我們也是積極在規劃,就是要採購相關的檢驗設備。」
由於原能會核研所,目前大多處理來台邊境食物樣本,雖然實驗室增加檢測設備,人力也從12人增加到16人,但福島食品即將開放,屆時進口量大增,各地方需要抽驗把關,桃園市長鄭文燦也表達,桃園目前有一套輻射食品快速篩檢儀,不排除增設更多儀器設備,協助消化食品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