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資活化 老派出所、舊中藥房變身藝文空間
台北廈門街上,有一棟別具特色的建物,外觀呈現出日治時期的現代主義風格,這裡曾是日治時期的派出所,國民政府同樣做為派出所使用,派出所10多年前遷走後,閒置空間逐漸破敗,直到3年前文創團隊入駐,重新整修,才又讓建物整個活起來。
廈川酒肆專案經理林雅婕表示,「做不同比例跟窯位還有溫度的差異,每一次燒出來都再請文資委員看,文資委員確認之後,我們才就是進行修復。」
為了呈現建物過去的外貌,團隊找到專業的陶藝師傅,手工製成外牆特有的「13溝面磚」,進行整修,保留了昔日建物的歷史記憶,而建物2樓也將做推廣藝文活動的空間。
林雅婕指出,「這邊會舉辦各種活動,就是像插花,就可能有金工或是一些講座的分享會。」
不只台北的城南老房子有活化使用,來到南北貨聞名的迪化街,有一棟建於1962年、曾是中藥房的老房子,如今已經列為「歷史建築」,有文創團隊接手後,將建物活化成為的博物館。
迪化二○七博物館長華安綺表示,「你今天必須要對台灣的一些文化要有感情,你才有辦法愛一個老房子,因為不可能跟你講說,你要愛老房子、愛老房子,這有一點難。」
由於曾經是中藥房,博物館保留了昔日藥房的器具展示,而磨石子地板上,也能看見人蔘等的圖樣,十分有意思。這裡也定期舉辦各種關於台灣常民文化的特展,像是過去常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醃漬物展,或是虎年到來,展示各式各樣以老虎為主題的文物,吸引不少民眾參觀。
民眾:「(讓迪化街)不光是一個賣東西,還有一個文化,文化在,讓我們的下一輩(認識),當然我們的體會是比較深。」迪化二○七博物館長華安綺說,「希望70歲的爺爺來,可以找到他童年時候的回憶,50歲的爸爸媽媽來的時候,可以找到屬於他年輕時候的一些物件。」
這一棟美麗的老房子,透過文創團隊的活化,蛻變再生,成為全台第一座以自然人身分,設立的私立博物館,不但充滿人氣,更讓來訪的老中青,找尋到記憶中的點點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