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刑務所獨棟高階官舍 變身藝文空間

林欣儀 吳嘉堡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位在台北市愛國東路3號的一棟日式建築,是台北監獄的前身,也是日治時期台北刑務所的宿舍。目前台北市僅存的一間獨棟式的高階官舍,官員的層級相當於副典獄長,歷經兩年的修復,將化身為結合餐飲的複合式藝文空間。

業者黃文德說:「這個地方最吸引人的就是,它是一直是在一個威權記憶之下的產物。畢竟我們以這個空間來講,商業的運營不能凌駕在古蹟的守護之上,所以我們就是未來只能營業5天,就是希望兩天我們好好地來維護這個空間。」

1924年開始啟用的台北刑務所,抗日烈士羅福星、台灣文化協會創辦人蔣渭水都曾被關押在此。負責修復的建築師,保留原本架構,也特別露出部分官舍的牆壁、梁柱和地板,民眾只要掃一下旁邊的QR Code,就可以了解建築構造和歷史文化。

修復建築師徐裕健說明,「那麼建築師是配角,我們是要有創意,但這個創意的用意是很細緻的,要凸顯他原來文化資產的特色價值在哪裡。讓大家都知道我在的台北,曾經發生過什麼歷史,那我們才能認同台北。」

這幢官舍主建物只有35坪,室內空間狹小,在不改變原有架構的基礎下,也成為老屋改造的難題。最後規劃成小而美、小而精緻的展演空間,用餐一次也只能接待14人。

業者黃文德認為,「最困難的應該是空間的限制,始終割捨不下我們對這兩個包廂的使用,就是我們現在一個是做分子料理的作業區,另外一個就是因為這個空間實在是太小了,所以我們只能拿來做儲藏室。這個對所有人來講,都覺得非常非常的可惜。」

台北刑務所雖然已經拆除了,但這間宿舍的庭院,特別種上竹子,象徵台北刑務所關押犯人的無形牢籠。經過公私協力,讓老屋活起來,每周一還提供免費導覽,讓大家重新了解這段攸關台北獄政的重要歷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