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國定古蹟原台南水道落成100年,台南市文化局規畫系列紀念活動,其中園區內1933年由日本伏見宮博義親王,親手種植琉球松,因枯萎移除,館方特意保存部分已凋零松材,透過在台南市文資建材銀行協助下,把親王松木材變成文創紀念品,盼能讓遊客們「把歷史帶回家」。
經過2年風乾,在文資建材銀行專員巧手下,來自水道博物館的琉球松材,變成一塊塊的小木頭,後續再搭配精巧的裝飾下,就成為文創商品。
南市文資建材銀行專員侯成育說:「它生長速度跟一般的松木不太一樣,其實會比較接近黑松,成長速度是更慢的,它的質地也比較緊密一點。通常像我們乾燥完之後,我們會帶到工作間這邊去做裁切。」
這琉球松其實是1933年由日本親王伏見宮博義親手種下,當時種植約8株的琉球松,但歷經百年風霜洗禮,6棵在開園前已枯萎凋零,2019年開園時僅剩下2株,2020年又枯死一株,為了延續珍貴歷史記憶,透過台南市文資建材銀行,將凋零的琉球松移往建材銀行保存處理。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館長黃文鍠說明,「它在移除的時候,我們特意保留它的材質,就是希望能夠延續這段歷史。這個琉球松的材質,還有當年這個窗框,就是日式員工宿舍的窗框。做了一個紀念牌,讓來到水道博物館的人,在今年能夠帶一片歷史回家。」
今年是原台南水道落成100週年,館方也製作成各式特色紀念品,見證水道發展過往,加上原台南水道宿舍窗材做成的外框、歷史簡介,相當具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