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荒漠鹽湖發展鋰谷 貧縣寄望鹹魚翻身

零排碳的電動車成為全球大勢所趨,帶動鋰電池的原料價格水漲船高。位在南加州沙漠地區,日漸乾涸的鹽湖索爾頓海,因為蘊藏著豐富的地熱以及鋰資源,已經吸引跨國業者前來投資開發,發展成熟時,可望讓美國擺脫對中國鋰電池的依賴,使得這個加州最窮的地區,鹹魚翻身,成為鋰谷綠能之都。

位在洛杉磯東南部廣闊的荒漠中,全加州最大的內陸湖索爾頓海,20世紀初曾經有過一段繁華歲月,後來因為沙漠缺水日益乾涸,水質高度鹽化,再也不能游泳釣魚,周邊城鎮貧窮衰敗,乾枯湖底沉積的農藥與化學物質,被風捲起成為有毒沙塵,更讓周邊居民飽受呼吸道疾病之苦。

不過鹽湖鹵水內含有豐富的鋰,卻可能成為地方再次繁榮,鹹魚翻身的契機。因為鋰電池是綠能電動車與清潔能源的必要零件,被譽為21世紀的能源金屬,白色石油,去年以來原料價格飆漲。

澳洲能源開發商特納表示,「這裡絕對是北美最大的已知鋰礦,我認為當我們完全開發,它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鋰生產地。」

澳洲能源開發商CTR,與通用汽車以及德國業者,合作在這裡投資地熱發電並且提取鋰礦,方法是在地熱點,鑽探到地下數千英呎,提取攝氏4、5百度高溫的鹽水,利用蒸氣發電,鹽水則進行離子交換,製成碳酸鋰,或氫氧化鋰。剩餘的水打回地下補充水庫,業者估計到2024年,當地可年產兩萬噸氫氧化鋰,足夠生產40萬輛特斯拉電動車的電池,最終達到年產30萬噸。目前,氫氧化鋰價格已長到去年的2.5倍,專家預期本世紀末,電池用的鋰需求將翻一倍,龐大商機可見一斑。

目前全球的鋰礦,將近8成以鹽湖鹵水形態存在,主要分布在南美洲和中國青藏高原,其餘是礦石型態,分布在北美,澳洲跟中國,礦山開採破壞水資源,經常受原住民與環保團體反對,各地鹽湖的蒸發池也有環境疑慮,唯獨這裡天然的地熱環境,提取步驟相對環保。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生化學者戴蒙表示,「周邊有十幾個地熱發電廠,而且已經運作很久了,這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從地下抽取鹽水,然後再回注,採礦業者只是在這個發電過程,附帶增加幾個步驟提取鋰,我目前沒發現這種提取方式,會為地熱發電新增任何環境危害。」

未來當地不但有穩定清潔的地熱能源,還有鋰原料兩大綠能要素,讓美國有機會跳脫目前中國主導全球鋰電池產業的限制,可望吸引鋰電池工廠,甚至電動車廠落腳,形成產業聚落,創造數千個工作機會,也能為北美車產業減少大量碳足跡。

目前比爾蓋茲,貝佐斯等科技巨頭都看好並投資了相關開採技術,鋰谷商機對失業率高達15%,全加州最貧窮的帝王縣是一大福音。還會有資源改善索爾頓海萎縮造成的環境問題。幾十年來看盡索爾頓海興衰起伏的當地人,靜靜觀望這是真金白銀的商機還是另一場美夢。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