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三讀通過 產檢、陪產與陪產檢加碼延長至7天!今年還有哪些友善生產政策?

立法院今(28)日三讀通過《性別工作平等法》修正案,將現行勞工懷孕產檢假5日、配偶陪產假5日再延長,修正後條文明定,勞工懷孕期間,雇主應給予產檢假7日,配偶陪產檢與陪產假7日,且產檢假、陪產檢與陪產假期間,雇主需照給薪資。 少子化被稱作國安危機,2021年政府又釋放哪些利多?吸引民眾「增產報國」。

增加產檢次數至14次 產檢等相關假別也加碼

盼能打造安心懷孕、友善生養空間,解決少子化危機 ,衛生福利部率先在7月1日,將原定10次產前檢查增加至14次,並新增妊娠糖尿病篩檢、貧血檢驗等項目納入補助,並將超音波檢查次數增加至三次。

因應產檢次數增加,行政院也提出修法,盼能放寬產檢假。今日立院拍板通過,除了孕婦享有的產檢假從5日延長至7日之外,配偶陪產假5日也加碼為陪產檢及陪產假7日。勞工申請產檢假、陪產檢與陪產假期間,雇主仍須照給薪資。

不過修正條文也明定,雇主依規給付產檢假薪資後,其中超過5日的部分,可向勞動部勞工保險局申請補助。

育嬰留停津貼加碼至薪資8成 夫妻可同時申請

除了放寬產假相關規定,24日立院也三讀通過《就業保險法》與《公教人員保險法》等修正案,具一般勞工與軍公教人員身份者,夫妻可同時申請育嬰留職停薪津貼。

過去《就業保險法》明定,勞工被保險人育嬰留職停薪當月起,可領取前6個月平均投保薪資60%作為津貼,但父母同為被保險人時,應分別請領,不得同時。

不僅可同時請領,勞動部也早在5月拍板,自7月起育嬰留停津貼加碼至平均投保薪資的8成,6成由就業保險基金支出、2成則由政府編列預算。

擴大試管嬰兒補助 最多補貼10萬元

有鑑於不孕症夫婦尋求試管療程的時間長、費用高,政院7月也加碼補助人工生殖療程補助對象,過去僅限低、中低收入戶可請領,如今擴大至所有不孕夫妻。

除此之外,補助資格也放寬至僅需夫妻雙方有一方具有我國國籍,且妻子年齡未滿45歲,具有不孕症診斷證明。不過,低、中低收入戶維持每次最高15萬元補助,一般不孕夫妻首次申請最高補助10萬元,再次申請者最高補助6萬元。

39歲(含)以下受術者,在順利活產前最多補助6次;40至44歲者,最多補助3次,成功生育後,重新計算補助次數。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政策上路5個月來,已有2.3萬筆通過審核,共核發近5億元。

根據內政部統計,去年台灣新生兒人數為16萬5千多人,創下歷史新低,今年1月到10月僅有12萬5636名寶寶誕生,較去年同期減少5個百分點,今年的新生兒人數恐跌破16萬大關。明年適逢虎年,國健署署長吳昭軍曾公開表示,盼能透過政策利多,減緩虎年生育率衝擊,是否真能奏效?有待時間檢驗。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