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上半年,美國蘋果公司失去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寶座,但股價在日前又超過170美元,讓市值逼近3兆美元大關,以單一企業集團,和英國並列為全球的第5大經濟體。有分析師認為,蘋果的規模足以迫使零件供應商,優先出貨給蘋果,同時將促使投資人,更願意追高蘋果股價。
目前包括蘋果、微軟、亞馬遜、谷歌和特斯拉,先後站上1兆美元的位子。其中蘋果公司在2018年,成為全球第1家股票公開發行的「兆元企業」,兩年後的2020年,蘋果市值翻了1倍,突破2兆美元。
根據路透社的紀錄,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開始延燒的2020年,蘋果的股價大漲約百分之80,2021年的漲幅也有3成之多。相形之下,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019與2020兩個年度的漲幅,先後只有百分之16.26,以及百分之25.16。
儘管在疫情期間,許多網路3C科技類股,受惠於在家工作比例暴增而紛紛大漲,但供應鏈失調衝擊整體出貨,連累相關業者的營收。不過,蘋果卻成為極少數的例外。
奧本海默投資顧問公司分析師馬汀楊格指出,如果是個零組件供應商,會將蘋果放在更優先的出貨順位,而不是給規模較小的平板筆電代工廠。「所以我認為在2022年,儘管供應鏈還是會有問題,蘋果的市占率仍將逆勢成長。」
也就是說,蘋果的規模已經大到在整個供應鏈上下游當中,具備絕對優勢的買方市場,使得零組件供應商這些上游,不得不買蘋果的帳,否則就得冒著失去買家的風險。分析師認為,看好蘋果這種優勢地位,投資人將更加一窩蜂搶進追高,把蘋果的股價與市值推向更高的關卡。
馬汀楊格表示,這勢必讓更多已經持股的現有投資人,願意持有蘋果股票更久。他認為,「一旦這天花板(3兆)被打破,未來將更沒有任何懸念,就像總市值站上2兆或3兆美元時。」
至於2022年,蘋果的市值會抵達多高的關卡,各方說法不一。在投資顧問界負有盛名的威德布許證券,科技類股分析師艾維斯主張,蘋果的股價目前仍處於過度低估的狀態,因此距離總市值站上3.5兆美元,不會花太久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