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潮減、成本增 民治家扶愛心小棧月底結束駐點

位在台南民治市政中心的家扶愛心小棧,成立在台南縣市合併之前,由家扶扶助媽媽提供餐點、飲料,給市府員工和民眾選購,但原物料不斷飆漲、民治中心人潮減少,家扶小棧不敵大環境,持續虧損,今年底租約到期將不再續約,結束13年駐點。南市府秘書處表示,地點會持續提供給弱勢團體來經營。

早上10點左右,台南民治市政中心內的家扶愛心小棧媽媽,正努力準備中午要賣的餐點,洗菜、炒菜,樣樣都難不倒她們,不過到這個月底,這邊就即將結束營業,已在這邊工作9年的家扶媽媽也覺得不捨。

家扶媽媽祁小姐說:「我們熱情待人,所以大家的互動,有一個發揮的舞台,就是說做了10幾年了,就是很感謝大家對我們支持。」小棧四處可以看到公益海報,一邊做生意,還一邊回饋社會,家扶中心每年還提撥15萬元,做為家扶孩子們助學金。但這樣的平台卻也不敵大環境變遷,經評估後租約到年底也決定不再續約,13年的經營畫下句點。

北台南家扶中心督導吳宜菁表示:「台南縣這個民治中心的人員,也少了 將近一半,在經營上面,我們就受到一些瓶頸,一方面也因為疫情,能夠進來的人也不多,透過平台外送這些一個服務,相對影響到我們。」

南市秘書處副處長劉啟崇表示:「感到非常遺憾,未來我們一樣,會尋求其他弱勢公益團體,用協助這些公益團體弱勢團體,能夠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愛心小棧13年來,有10多位家扶扶助家庭的媽媽們來經營,從學習烹飪技術、記帳、成本計算等等學到很多,並且自立,但也因敵不過人潮減少、原物料飛漲、虧損過高,必須畫下句點。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