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達到碳中和目標,日本政府預計2030年,在長崎、秋田跟千葉近海,建設離岸風力發電站,預計整合起來,相當於10座大型火力發電廠的供電量,預估能創造出最高15兆日圓的經濟效益,吸引了國內民間企業,爭相投入這塊市場。
全長70公尺的作業船平台,在機械操作下,緩緩升高。這是日本國內罕見的大型海上風電作業船,能調整平台高低,在組裝風電站的風車時,避免受到海浪波動影響。
日本五洋建設海上風電事業總部長大下哲則表示,「(未來)日本沿岸將會有好幾項計畫,作為國家建設計畫,開始發展,我們希望能成為,最早開始計畫並領跑的企業。」
為了達到碳中和目標,日本政府擬定在長崎、秋田跟千葉近海,設置離岸風力發電站,目標是在2030年,能一小時供電一千萬千瓦電力,大約10座大型火力發電廠的供電量。這個再生能源計畫,預計能創造出最高15兆日圓的經濟效益,相當於3兆6700多億台幣,跟9萬個工作機會。
為了參加再生能源站計畫,各家民間企業也投入建設作業貨船、研發海底岩層調查等技術。有企業就模擬陸地用的探勘儀器,研發出能進入海底的探索裝置。利用特殊的感應器,可以將地質清楚呈現出來。再結合3D圖表,顯現出不同岩層,挑出適合建設風車的地質,進行工程。
應用地質能源事業部技術部長平出亞說,「(未來)5年、10年,海上風電開發將會成長非常快,我們希望(在探勘領域)能保有市佔率達5成。」
由於日本國內,目前只有幾艘大型風電作業船,為了增加工程效率,目前已經有建設公司,擬定再投資185億日圓,相當於台幣45億3千多萬,增加大型風電作業船的數量。在節省開發時間下,作業船內能讓120位職員,同時居住在船內。船上的設備,兼顧健身房、餐廳、浴室等日常設施,有利船隻能長時間停留海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