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學年度起 本土語言列入中小學必修課程

國家語言發展法規定111學年度開始,中小學必修本土語言,包含臺語、客語、原住民語、馬祖語和臺灣手語。本土語言確定對明年開始,會增加到中學,國中一、二年級一禮拜愛有一節母語必修課,高中是增加兩學分。

學會手語近30年,吳秋南多年來協助許多聽障朋友,今年下半年,她參加台灣手語教育支援人員42小時的培訓,拿到證書。

台灣手語教支人員培訓合格者,吳秋南表示:「上這個課42小時裡面有蠻多,大概20幾個小時都是屬於手語語法,還有手語教學,其實讓我很驚艷,其實手語可以這麼科學化。」

若時間允許,吳秋南想到中小學教台灣手語,這個希望,111學年將實現!因為教育部在89次課審分組會、38次課審大會後,所有實施規範完備,中小學必修本土語將如期上路,學生可從閩南語、客語、原住民語、閩東語和台灣手語擇一,小學每周一節,國中一、二年級每周一節,高中增加兩學分。

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包含原住民族的語言,有非常多的語言可能在目前來講,師資的這部分會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潘文忠坦言本土師資是下個挑戰,北市成功高中校長孫明峯也說,校內老師有原本教學,再培訓意願不高,得仰賴不少教支人員,若有本土語選的學生太少,將以線上共學因應,目前規畫2學分在高二開設。

北市成功高中校長,孫明峯表示:「所以我們會等112(學年)的時候才開始上,一般學校大部分都會把這個課程,放在彈性學習時間。」

教育部表示,高中本土語2學分,以第一學年開設為原則,也可在其他年級實施,換句話說,若高中規劃高三學測後才排入,也不是不行,只是國三到高二恐成學習空窗,又有師資難題,能否落實國家語言發展法,傳承並維繫多元語言文化的發展,恐是問號。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