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港設空品維護區 加強管制成功減少5成以上老舊柴油車
林靜梅 莊志成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管制移動汙染源,環保署過去曾打算針對老車加嚴標準,卻引發反彈,而後改採調修補貼等措施,新北市環保局去年正式公告台北港為空品維護區,是全國第一處,一年多下來,透過加強管制手段,成功減少五成以上的老舊柴油車出現。
船舶排放大量黑煙,全被稽查人員拍下來,台北港區內主要空污來源是船舶,去年約4880艘次進出,新北環保局加強稽查,57艘次有4艘汙染事實明確,後來裁罰10萬元,不只船舶,老舊柴油車也是稽查重點。
一、二期老舊柴油車未妥善保養,排汙是三、四期車的一、二十倍。環保局在台北港劃設全國第一處空品維護區,要求一、二期柴油車要經合格檢驗才能進入,配合車牌辨識系統稽查,揪出432輛次違規。
新北環保局發言人孫忠偉表示:「希望至少它透過每年一次,這樣子的一個檢驗,當然在檢驗之前,它可能就必須要去做保養維護,讓它整個的汙染排放量,能夠達到比較良好的一個狀況,這樣子還是可以減輕空氣汙染物排放。」
加強管制讓無法達標的一、二期老車不能進入,減少一半以上。學者指出,老舊柴油車在路上排放的汙染,對一般民眾更近,中央祭出老舊車輛的汰換調修等補助,若再配合地方因地制宜,劃設空品維護區,對區域空汙的改善,會更明顯。
成大環工系教授蔡俊鴻表示:「造成它的限制上,行動比較有一點不方便,在這個區域裡面,讓它可以去加速去,進到我們環保署,另外提供的誘因讓它把車輛汙染改善,整個至少那個局部區域汙染的減量,跟空氣品質改善一定是會有幫助的。」
先前環保署推動老舊柴油車汰換,打算加嚴標準招致反彈,學者認為一、二期老車,需循序漸進汰換,地方政府能在重點區域劃設空品維護區,有助加速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