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促防疫 第一線員工、保全面臨職場暴力風險

在營業場所中,服務顧客的員工,常會遇到許多、突發性的問題。若危及人身安全時候,如何能夠自保?有賣場保全就透露,他們手無寸鐵,沒有能保護自己工具,也很無奈。對於職場暴力風險,有學者建議政府,應該全面體檢零售門市,有沒有安裝警報設備?並且應該要求企業落實「職場防暴計畫」,平時就要教導、員工應對進退。

疫情爆發後,百貨公司、賣場也會派出保全,專門在出入口勸導民眾戴好口罩,檢查民眾有沒有乖乖掃描實聯制QRcode。

但超商店員遭攻擊的事件頻傳,凸顯零售門市業員工,時常面對職場暴力風險。不願具名的百貨業保全表示,「是很難自保沒錯,不過百貨裡面同事很多,我們可以請求。」

台灣專櫃暨銷售人員產業工會前理事董仲珍也表示,「在教育專櫃小姐的部分,他們也會先利用電話分機的方式先去通報,然後再利用廣播,所謂的秘密代號,然後再通知,他們所謂的保全員以及樓管會到樓面,共同處理特殊狀況。」

服務業以客為尊的傳統,造就不少顧客有花錢是大爺的心態,中正大學犯罪研究中心指出,根據國外學者研究,各行各業中,暴力被害位居第一的就是零售業店員,學者建議政府,全面檢視零售門市,是否加裝警報設備?以及要求業者依照職安法落實「職場防暴計畫」。

中正大學犯防系教授鄭瑞隆表示,「好比說(櫃台)裡面有比較安全的警鈴,可以跟附近一些警察單位、甚至保全單位有所連結,這部分是應該全面體檢。也許可以考慮新員工的訓練,或者員工再教育訓練當中,要納入人身安全。」

超商店員命案發生在桃園,市長鄭文燦更表示,各大超商應該考慮夜間要有雙人值班,互相照應。桃園市長鄭文燦說:「我覺得各大超商的管理,應該考慮夜間雙人值班、要警方連線,並且要避免衝突。」

種種預防措施,都會增加企業成本,但學者強調「人命無價」,保護員工性命比賺錢重要,呼籲企業們重新檢視職場安全,期盼悲劇別再重演。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