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王臻明,關心國防與地緣戰略議題,軍事專欄作家)
美國國防部日前已經依《國防授權法》的要求,送交參眾兩院最新的2021年中國軍力報告。對比2020年的中國軍力報告,這份新報告持續關注中國的軍事擴張與活動,包括解放軍不斷加快的造艦計畫,在太空、網路、電磁作戰、核武等領域的最新發展。
同時,這份報告也聚焦在人工智慧的應用,如何利用非傳統作戰手段,如心理戰、輿論戰與法律戰,來擴大影響力。更出現了過去所沒有的新部份,如跨領域作戰的概念,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利用疫情展開外交突破,與最敏感的生物、化學武器研究情況。
解放軍遠洋作戰能力大幅提升
在解放軍的陸、海、空三軍發展中,以海軍不斷下水的052D驅逐艦、排水量破萬噸的055驅逐艦、075兩棲突擊艦,與中國自製的航空母艦最受矚目。
在驅逐艦方面,配備64具垂直飛彈發射器與艦載相位陣列雷達系統的052D,已經下水達25艘,形成不可忽視的戰力。配備112具垂直飛彈發射器的055,更在報告中被定義為飛彈巡洋艦,目前已下水8艘,一般認為將成為共軍兩棲突擊艦或航空母艦的防空保護傘,一起組成登陸艦隊或航空母艦打擊群,讓中國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大幅躍升。
不過,2021年的中國軍力報告中,認為目前正在建造的003型航空母艦,應該會遲至2024年才開始服役,比去年報告預測的慢了一年。近日《CNN》的報導則引述專家的看法,認為003型將在2022年的2月下水,開始艤裝與海試。延宕一年的原因仍不得而知,可能是受疫情影響,或建造大型航空母艦的技術還不成熟。
不過報告中也提到,由雙座型的殲-15S發展而來的殲-15D電戰機,可能已經服役。同時與美軍海軍E-2C/D預警機外型非常神似的新型空警-600艦載預警機,正在緊鑼密鼓測試中。艦載電戰機與預警機的出現,將讓中國的航空母艦戰力更為完整。


強化跨軍種、跨領域聯合作戰能力
在傳統的軍事部隊外,中國也加速發展太空戰、網路戰、電子戰的能力。中央軍委會並在2020年年底,印發「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作戰綱要(試行)」,嘗試強化跨軍種、跨領域的聯合作戰能力。這與美軍近年來積極推動的「全領域聯合作戰(Joint all-domain operation , JADO)」,或新成立的多領域特遣隊,有許多非常類似的地方。說明共軍的現代化改革,並不侷限於硬體方面,也努力在指揮管制的層面有所突破,將更重視資訊分享、後勤支援等層面。在2015年所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SSF)」,被定位為第五軍種,正不斷快速發展,就是鐵證。
中國還利用軍民融合(Military-Civil Fusion , MCF)的略策,以民間的技術、資金來加速建軍的速度。在2021年的報告中,就進一步討論人工智慧領域在中國的發展情況。這種被視為明日之星的產業,已在各國受到高度重視,中國不止利用國家的力量,全力扶植相關的學術研究與新創公司,報告中甚至認為,中國利用對外的商業投資,要求技術轉移等方式,從各國取得人工智慧技術,以推動國內的發展,再從民用轉移到軍用。讓中國在情報方面的大數據分析、機器自我學習、智慧監控、軍用無人載具的自動操作上,居於領先地位。

中國以核武增談判籌碼
而更令美國感到憂慮的,是中國正在加快發展核武。2021年的報告中首度出現對中國核武庫存的評估,預計在2027年將擴展到700枚核彈,到2030年會增加到1000枚。報告中還提及中國不率先使用核武的政策(NFU Policy)可能有所轉變。
過去中國承諾不對沒有核武的國家使用核武,並只在中國受到核子攻擊時,做為自衛與反擊之用。但在2020年的報告書中,就已批評中國的承諾曖昧不明,缺乏透明度,共軍的一些將領還曾上書反對這樣的政策。認為即使中國是受到常規武器攻擊,只要危及到核武的安全與共產黨的政權,都不應該排除使用核武。
中國一方面增加核武儲備,一方面持續討論改變不率先使用核武的政策,在無形中就是以核武來做為美中競爭的籌碼。特別是在2021年的報告書中,已證實中國的新型東風-17地對地彈道飛彈,配備「高超音速滑翔載具(HGV)」,能以超過5馬赫的速度,投擲核子彈頭,目前沒有任何辦法可以有效攔截,讓中國的核武威脅具體而明確。再加上日前美國媒體報導,中國試射了採用「部份軌道轟炸系統(FOBS)」的高超音速飛彈,可以從任何方向攻擊美國本土,而讓美國社會出現了是否應該重新檢討美軍核武反擊能力的聲音。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的中國軍力報告中,有不小的篇幅討論到疫情對共軍發展與演訓的影響,但不全然是負面的。因為中國利用軍機運送防疫物資與疫苗到不少國家,不止趁機強化了雙方的合作關係,也透過宣傳管道,來拓展自己的國際影響力。
同時,報告中更首度討論了中國對生物、化學武器的研究情況,認為中國所進行的一些生物、化學研究,有潛力用於不同的用途,而讓人憂慮中國是否有確實遵守「禁止生物與有毒武器公約(BWC)」與「禁止化學武器公約(CWC)」。
犯台條件增想像空間
綜合來看,這份2021年中國軍力報告,展現了中國積極發展軍事力量,並尋求擴張的野心。在報告中的特別專題裡,就討論中國第13次5年計畫對於建軍的展望,與中印兩國邊界衝突的問題。
對台灣來說,這份報告顯示了美中兩國競爭的態勢已越來越明顯,未來台灣所承受的軍事壓力恐怕會更大。不過耐人尋味的是,報告中所羅列的中國武力犯台條件,比去年的報告略有不同,「外國軍隊駐紮台灣」這一項,悄悄地消失了,平添了許多的想像空間。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