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看這裡》近600年歷時最長的月偏食今登場 傍晚下班時可朝這個方位觀賞
梁駿樂/整理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圖片中的時間為UTC時區時間。(圖/NASA's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
中央氣象局表示,今(19日)傍晚5點左右將發生今年壓軸的天文大景——月偏食,由於本次月食發生時,月球位於東方低空,氣象局建議民眾選擇東方地平較無遮掩物的地點觀賞。美國太空總署NASA指出,這次月偏食將是近600年來歷時最長的月偏食。
月食是月球在軌道上公轉運行時,正好進入地球的影子區內,原照射月球表面的太陽光被地球遮掩,導致月球表面無法反射陽光,而出現缺角或隱沒的天文現象。
影片中的時間為UTC時區時間。(Video Credits to NASA's Scientific Visualization Studio)
氣象局表示,週五台灣各地的月出時刻約在下午5時02分至17分之間,因此台灣民眾無緣目睹「半影食始」及「初虧」 階段(可參看下圖),不過月出後可見到「食甚」後月面逐漸恢復的偏食過程。

氣象局補充,本次月偏食「食甚」,月面直徑約有97.9%進入地影,很接近全食的狀態,僅能見到右下角很小的彎月面。
隨著月球仰角漸升,月面上的缺角逐漸縮減,亮面也漸漸擴大,下午6時47分月面復圓本影食結束,進入後半場的半影食階段,晚上8時06分月球完全脫離地影,結束本次月食現象。

氣象局說,月食的觀測並不需要用特殊的觀測儀器,目視即可,但用望遠鏡放大觀測效果會更佳。想拍攝月食連續過程加地景的民眾,請留意月出的方位,選擇東方視野可見海面的地區尤佳。

本世紀(2001至2100年)全球各地總計將發生228次月食,其中月全食86次、月偏食57次以及85次半影月食,台灣則見到63次月全食、38次月偏食及60次半影月食。
另外,2022年也有2次月全食現象,將分別發生於5月16日及11月8日,其中台灣可目睹的是11月8日的月全食,預計又將成為天文界一大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