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衝高接種率 各國政府軟硬兼施出奇招
林孝儒 / 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了衝高疫苗施打率降溫疫情,各國政府無所不用其極。烏克蘭祭出現金獎勵,紐約跨年活動也規定,完整接種的民眾才可現場參加。但也有國家對未接種疫苗的民眾實施封城令,引發侵犯人權的疑慮。
疫情肆虐全球將近兩年,有效的疫苗相繼問世,施打率是疫情是否降溫的關鍵,因此成為各國政府的施政重點。為了提高施打率,可說是胡蘿蔔與棒子雙管齊下,有的也引發侵犯人權爭議。烏克蘭總統傑林斯基15日宣布,為了加速提高施打率,將提供施打兩劑疫苗的民眾現金獎勵。
烏克蘭總統傑林斯基表示,任何人施打完兩劑疫苗,將能獲得1千荷林夫納(約1,050元台幣),可透過Diya應用程式取得,快速又方便。
在德國漢堡,一家即將開幕的耶誕市集,則限定接種疫苗的民眾,或是最近康復的新冠病患,才能進入美食專區,品嘗熱紅酒,杏仁餅乾和薑餅。若民眾沒有接種或康復證明,則「抱歉謝謝再聯絡。」
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經典的跨年倒數活動,去年因為疫情改為線上觀賞,今年則規定只有疫苗打好打滿的民眾,能夠前往現場參加。
紐約時報廣場聯盟主席哈里斯指出,「我們會要求5歲以上觀眾完全接種疫苗,如果因為身體因素不能接種,我們會要求72小時內的PCR檢測陰性報告。」
在斯洛伐克,新一波感染導致住院率飆高,情況緊急。當局決議針對沒有完整接種的民眾,禁止他們進入購物中心,健身房、游泳池和旅館等,也不可參加如運動比賽等大型聚會。
奧地利15日起則對未接種的12歲以上民眾祭出封城令,除了工作和採買生活所需以外禁止外出。警方在大街上盤查,沒有接種證明卻在街上閒晃的民眾,最高可處1,450歐元,約4萬6千新台幣的罰款。
WHO公衛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表示,這些措施引發公民自由的爭議,也引發人權的爭議,各國政府應極度小心看待。
強制施打疫苗,或是針對未打疫苗民眾實施封城等措施,引發世衛組織的關注。公衛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表示,各國政府應該注意侵犯人權問題,強制施打並非衝高施打率最好的辦法,必須視為最後的手段,且持續時間最短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