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模樣"攝影展 用相片展出寶島豐富的面樣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和國立台灣美術館,共1930年到2010年本土攝影家的作品內底,抾350張作品,希望對台灣的地理、人民生活到社會運動,攏會當予民眾了解,建立出咱對台灣的模樣。

行入展區,就通看著予雲海包圍的玉山,媠閣壯觀,,這是莊明景老師1986年翕的作品。一張一張的舊相片,展現台灣所在的位置、人民的生活和祭典。

民眾表示,「台灣感覺是足濟種族佇台灣這塊土地上,逐家鬥陣和諧生活的感覺。」

攝影家 蔡明德講,「反雛妓運動,第一改台灣行上街頭,山地少女予人賣去烏街去賣身,足殘忍的一寡人口販仔共in賣掉。」

佇新聞界做30外年攝影的蔡明德,講起這張1987年華西街人口買賣問題的相片,記持猶真深。長年紀錄社會運動的攝影家許伯鑫,「街頭人民」系列作品,也展現台灣數十年來環保和民主議題。

攝影家 許伯鑫表示,「透過影像欲來傳達台灣的模樣,當然是毋是有夠這我猶無把握,毋過透過影像真容易和讀者或者是和人民取得共鳴。」

「臺灣的模樣」策展人 黃建亮表示,「我感覺過去的台灣有一種溫暖,雖罔講按呢辛苦無啥物錢,毋過你看阮揀出來的相,逐家攏笑咍咍,逐家的目睭攏足有神,我感覺這嘛是咱遮的相內底欲予逐家看的。」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和國立台灣美術館對1930年到2010年的典藏相片內底,抾出350張相片,希望眾人透過無仝世代本土攝影家的目睭,看著臺灣豐富、多元的模樣和層次。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