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本土疫情爆發,帶動50歲以上的消費者族群,投入網路購物的行列。有電商業者估計,今年雙11購物檔期,業績會比去年增加1.5倍。不過,貨量暴增,今年配送人力也跟著吃緊,本土電商找來全台16家物流業者合作,境外電商則深入社區,開設「店到店」實體據點,減輕物流負擔。
雙11購物檔期到來,電商平台磨刀霍霍,大卡車一早先從桃園的倉庫,將商品載到台北內湖的轉運站,再分裝到小貨車,趕在上午8點半前出發,逐一配送到買家手中。而這樣忙碌的戰況,其實從今年5月本土疫情爆發後,就出現過一次高峰。
PChome網家內湖營業所所長葉啓東表示:「因為那時候我們還是用一般的人力,所以說那時候的人力有點吃緊,那我們也是持續會再觀察。那一樣,相對的如果今天貨量,持續再增長的時候,我們人員還是會持續增加。」
PChome估算,5月筆電銷售量,比疫情爆發前一個月,增加3倍。口罩、衛生紙成長2.5倍,並看好今年雙11業績,會比去年提升1.5倍,因此不能只靠自家配送人力,還要擴大和全台16家物流業者合作。momo則持續拓展自家物流公司的規模,中、南部的物流中心,還在建置中。蝦皮更在今年深入社區,開設大量的門市「店到店」服務,靠消費者的雙腳取貨,解決物流人力短缺。而平時較少上網購物的年長族群,也因為今年疫情,開始轉而依賴網路消費。
70歲的網路買家林先生說:「以前也有,但是疫情更多,因為怕人群感染。」
網家行銷本部總監鐘紫瑋表示:「50歲以上的消費者,這一群人過往主要都會去傳統市場,他有時候其實買的是一個情感交流,那也因為今年疫情,他沒有辦法出門之後,就讓他進而轉由線上購物。」
中高齡買家的消費力不容小覷,今年雙11,電商們甚至持續推出「房產」商品,銷售客群從年輕人到年長者,業者都試圖一網打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