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南客運站變身青銀共生基地 輔導退休、微型創業

已閒置二十年原公路局斗南站,經過改造,現在變成青銀共生基地,將輔導做民眾退休準備或高齡者微型創業,希望帶動當地的發展。

位在雲林斗南南昌路與南安街口,40多年前由地方人士捐款興建公路客運轉運站,但隨著時代演變,車站在20年前就閒置,近期雲縣府整建轉型,現在打造成青銀共生基地。

斗南鎮鎮長沈暉勳表示,「經過改造,對我們斗南注入新活力,銀髮族,青少年創業可以來指導他們,也有學習課程。」

雲林縣縣長張麗善說,「雲林是一個高齡化縣市,所以我們積極希望,針對高齡的長輩,還有中高齡退休的長輩,我們如何讓他們能夠有再就業的第二春。」

雲縣府表示,青銀共生基地委託中正大學營運,選擇農業為基礎,以友善食品來發展產業鏈或有關農業相關的培訓課程,希望幫助高齡工作者轉職、學習第二專長。

「現在才知道說,食品可以吃得很原味,可以吃得很健康,老人家(食物)我們怎樣去研發給長者吃。」參與課程的高齡者表示。

國立中正大學研發長黃士銘說明,「學校裡面因為我們老師,有很多研究資源,有機器設備,還有一些專業人才來協助,讓我們傳統的農業縣,不只傳統這樣一直在做,而且有更多的創新。」

雲縣府表示,斗南客運舊車站因為鄰近台鐵舊倉庫文創園區,現在除了開培訓課程,也將召募小型餐飲業者進駐帶動人潮,期盼發展新斗南生活商圈。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