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罰6千 高公局公布雪隧「慢速」前10名累犯車號
黃立偉 張國樑/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道五號,尤其在雪隧路段,假日塞車嚴重,高公局分析,今年1到9月,經過雪隧北向路段,一共有7百58萬輛次。被示警為慢速車,大約是7.5萬輛次,其中示警2次以上的慢速車累犯,有1.5萬輛次,佔慢速車2成。與此同時,在雪隧的慢速車前10名車牌也在今天公布,第一名的示警次數,高達20次。
國五一到假日就大塞車,尤其雪隧路段,經常出現紫爆,壅塞情況,時速不到10公里。但車流量大時塞車就算了,平日正常車流量也塞車,高公局發現,有不少慢速車,當起路隊長,成了雪隧塞車原因之一。
交通部高公局副局長廖肇昌表示,「十幾組的這個測速照相在那裡,從今年開始我們去探討,看看他的這個交通,所謂的駕駛的行為是怎麼樣的行為。」
高公局從去年底,在雪隧試辦慢速車示警系統,第一階段,在外側車道3處地點的可變標誌,會顯示慢速車車牌後4碼。第二階段,10月8日在內側車道,再增加3處示警系統,只要偵測,車速低於65公里,與前車間距,超過100公尺慢速小型車,就會顯示部分車號,提醒駕駛加速行駛。
交通部高公局交通管理組科長莊國欽:「其實5到7月是疫情的關係,這個時候車子很少,慢速車也很少,下午的時間比較會有這個慢速車跟這個累犯的情形。」
這次,高公局再公布,雪隧前10大慢速車,其中第一名,遭示警高達20次,第二名有17次,就連第八到十名,也有14次,全都是慢速車累犯。
民眾質疑只有示警不開罰,嚇阻效果不大,這些慢速車恐怕還是會依然故我,繼續慢慢開,影響路況。
民眾:「只是公布車牌的話,沒有實質性的一些罰則在之類,用處可能不大。」另名民眾則說:「沒有什麼車流情況下,還是低於那個(速限)那開罰,我覺得這樣可能還比較有效吧。」
高公局表示,這些慢速車,平均時速約56公里,強調目前還在試辦階段,所以只有示警勸導,強調會繼續蒐集資料,這些資料,未來不排除會轉交給執法單位開罰,提醒用路人,車速低於速限,可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開罰,最重可處6000元罰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