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看守協會公布全球氣候風險指數 波多黎各、緬甸受創最重

聯合國氣候峰會,將在英國格拉斯哥登場,而德國看守協會,在會前公布了最新《氣候風險指數》排名,從2000年到2019年、最受極端氣候衝擊的國家,是波多黎各,還有緬甸。而這次大會主席、英國商業、能源和工業戰略部長夏馬就指出,富裕國家承諾,每年付出千億美元給貧窮國家,對抗氣候變遷,可望於2023年達成。

馬路變成水路,房屋被夷為平地,2017年颶風瑪麗亞橫掃波多黎各,造成2975人喪生。2008年熱帶氣旋那吉斯肆虐緬甸,山洪暴發釀成近14萬人失蹤與死亡,「德國看守協會」公布《2021氣候風險指數》,2000至2019年,因極端氣候受創最重的前兩國,就是波多黎各與緬甸,台灣則排名36。

不滿極端氣候危及全球,各國不採取有效作為,25日西班牙馬德里有民眾上街抗議,全球因應氣候變遷、層級最高的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31日即將在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社運人士疾呼趕快行動。

社運人士阿爾伯特說:「我們沒時間了,已經太遲,如果我們現在不採取行動,對抗正在發生的每件事,我們無法及時拯救地球。」

除積極減碳,面對天災頻傳的氣候緊急狀態,貧窮國家根本沒錢推動減災的調適策略。夏馬明確表示,富裕國家要出資一千億美元,將於2023年到位。

夏馬說:「現在計畫確認要提供1000億美元,將於2023年達成,重要的是 ,接下來幾年會再追加,2025年要達到1170億美元。」

原本去年要達成募資千億美元,但進度落後,要再等兩年,COP26是2015年巴黎協定簽署後,規模最大的氣候會議,能否推進減排目標,控制升溫在攝氏1.5度內,此次大會主席夏馬坦言,難度比巴黎峰會還高。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