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大麻3》律師李菁琪:大麻除罪化不等於不管制

大麻除罪化≠不處理
基進黨立法委員陳柏惟最近陷於罷免危機,更被挖出過去支持大麻合法化的影片,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痛批這是「支持毒品」。
但其實民間團體倡議的大麻合法化議題,主軸可分為「醫用大麻合法」與「娛樂用大麻合法」,醫用大麻合法指的是僅能在醫療上使用大麻,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實施已久,比如加拿大在2001年就通過全國醫用大麻合法。而娛樂用大麻合法指的是像香菸、酒精可在一般合法商店購買,目前只有加拿大、烏拉圭通過娛樂用大麻合法化。
延伸閱讀:透視大麻2》 這些國家允許娛樂用大麻合法化,但又如何規範? | 公視新聞網 PNN (pts.org.tw)
不過,大麻在國際上仍被視為管制物質,因此在「合法化」前,通常會先「除罪化」。被公認為開放國家的荷蘭,至今仍未通過娛樂用大麻合法化,僅有個人使用、持有5公克以下大麻「除罪化」,若超過仍屬違法。
「大麻除罪化不等於不處理。」
2020年5月30日,司法院大法官宣告俗稱「通姦罪」的《刑法》第239條違憲,通姦罪在台灣正式除罪化。當時部分民眾認為,這變相是鼓勵通姦。李菁琪強調,除罪跟合法兩者存在著非常大的差異;除罪僅是使用刑法以外的方式處理,比如罰鍰、醫療化處遇,並不代表置之不理。
司法系統對大麻使用認識有限
大麻種植方法簡單,部分人士從國外購買種子,然後參考網路教學,就可以自行種植。一株大麻可生長至2、3公尺,比一般成人都要高,但其實整株植體能吸食的只有大麻花部分,而且僅限雌花。若非曾接觸過大麻,一般人不會有這麼多先備知識;李菁琪至今已承接逾300個大麻案件,在她的執業經歷中,也遇過不少司法體系的執行者,對大麻陌生。
她舉了其中一個受託案例說明:個案在家種植大麻,在尚未開花時修剪大麻株上的葉子,就被認定是製造毒品,最終遭判刑四年多,目前在監獄服刑中。
「但我們國家會認為說,你可以抽葉子。但這叫營養葉,作用是行光合作用,是沒辦法抽的。」
司法系統對大麻的認知與現實世界脫勾,李菁琪認為,這跟法官、檢察官在司法官學院受訓時有很大關係,「都是法務部來教你,會告訴你大麻抽葉子,當然所有人就都相信,大麻可以抽葉子。」
但李菁琪也同意,這當中有無奈之處。不管法官、檢察官,平常要處理的案件量龐大,難以抽空研究大麻,所以一個不懂大麻的法官,當然會選擇相信法務部的訓練告訴他什麼,而非犯罪人所說的話。她自嘲,只好在開庭時多作「教育」,她笑言,訪問前兩週,她終於遇到少數了解大麻的法官,「當時在台下聽到就覺得,哇賽!這個人懂耶,天啊,真的有嚇到。」
大麻查獲量比安非他命少 法務部卻列首要打擊目標
2021年上半年,法務部共查扣超過9219株大麻植株,比2019年同期增加超過三倍(314.7%),創下歷年最多。法務部因此喊出「向大麻宣戰」,列為反毒首要目標之一,要民眾不要心存僥倖施用大麻。
面對國內有倡議團體及個人推動大麻合法化,法務部長蔡清祥直言:「大麻合法化在目前是不可能的,我們法務部也沒有這樣的一個政策,到目前為止,我們的國情是不容許大麻合法化。」
105-109年國內各機關通報藥物濫用個案
大麻 | 安非他命 | |
104年 | 224人 | 6,643人 |
105年 | 211人 | 7,507人 |
106年 | 284人 | 9,995人 |
107年 | 502人 | 14,648人 |
108年 | 711人 | 14,089人 |
109年 | 712人 | 11,035人 |
(資料來源:衛福部)
但以衛福部針對藥物濫用個案數所做的調查顯示,過去六年二級毒品濫用個案數皆以安非他命為最大宗。大麻濫用個案數雖同樣持續增加,但通報人數跟安非他命個案數,相差甚遠。
106-110年國內二級毒品查獲量
大麻 | 安非他命 | 二級毒品總查獲量 | |
106年 | 499.1公斤 | 525.1公斤 | 1047.6公斤 |
107年 | 88.8公斤 | 1333.4公斤 | 1465.4公斤 |
108年 | 119.5公斤 | 1594.8公斤 | 1745.8公斤 |
109年 | 109.4公斤 | 1290.7公斤 | 1408.5公斤 |
110年1-6月 | 40.3公斤 | 289.7公斤 | 330.7公斤 |
(資料來源:法務部)
另外,過去五年查獲二級毒品數量,同樣以安非他命為最大宗。以108年為例,當年共查獲1745.8公斤二級毒品,其中安非他命有1594.8公斤,占比超過九成。不過法務部卻把大麻列為首要打擊目標,引發李菁琪的質疑。
法務部,難道你沒有看我們最大敵人是誰嗎?這是一個很荒謬的事情。
李菁琪:勿略過大麻的醫療作用不看
隨著大麻的醫療價值慢慢被發現,國際上部分國家比如加拿大、荷蘭等開始允許「醫用大麻合法化」,這是李菁琪的另外一個訴求。
大麻裡有多種大麻素(Cannabinoids),最常被討論的是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簡稱THC,還有大麻二酚(Cannabidiol)簡稱CBD。兩者皆有醫療作用:THC可以緩解慢性疼痛、癌症化療後嘔吐等症狀,而CBD能緩解肌肉疼痛、焦慮、關節炎、癲癇症。
一般科醫師賴彥合指出,人類體內有「內源性大麻素系統」(Endocannabinoid system),跟生殖、骨骼、肌肉等系統一樣,是人體的組成部分。有研究顯示,某些疾病比如偏頭痛、纖維肌痛等,是因為內源性大麻素系統功能失調所致,因此適度服用大麻,或是大麻藥劑,可使內源性大麻素系統恢復平衡,達到緩解症狀的效果。
然而,針對內源性大麻素系統的失調,國內並沒有合法藥物處理。
按照國內法規,若大麻裡THC含量超過10ppm,即屬二級毒品。雖然CBD不屬於毒品及管制藥物,但衛福部目前尚未核准任何含CBD成分的藥物,因此只能從國外購買,而且必須以「個人自用」名義申請藥品專案進口。衛福部強調,國內對於大麻基本上仍保持謹慎的態度,如果開放大麻給病患使用,而病患不小心給家人使用,會有合法管制藥品流用成為毒品的風險。
「曾經有個案,他有非常嚴重的失眠問題,病歷大概十年。有次他吃FM2安眠藥,半夜起來夢遊,然後吃掉一隻冰箱裡的雞。他說是熟的,但我看他表情,應該是生的。」
李菁琪遇過不少使用國內合法藥物,仍無法滿足個人的醫療需求,而偷偷使用大麻的人,但因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仍視大麻為二級毒品,他們只能鋌而走險,最後在勒戒所與社會之間徘徊。除了疾病無法得到治療,甚至在社會上被標籤為「呼麻仔」、「癮君子」,甚至是「毒蟲」。
醫療用大麻合法化可參考「泰國模式」
泰國國會在2018年底通過醫療用大麻合法化,成為東南亞首個醫用大麻合法化的國家。2020年1月,泰國首間大麻診所在曼谷開始營業。據李菁琪描述,泰國的大麻診所由政府成立,醫師開處方的大麻藥劑也是由國家製造,僅提供大麻診所使用。民眾需經過醫師診斷後,才會給予含大麻成分的藥物,而且不能轉讓給別人。
李菁琪指出,管制並非不可行,食藥署旗下的管制藥品製藥工廠,目前就負責生產管制藥品比如嗎啡,供醫院使用。她認為,台灣氣候非常適合種植大麻,因此或可參考「泰國模式」,由政府成立大麻診所、製造大麻藥劑,讓有醫療需求的民眾,可以紓緩症狀。
《大麻煩不煩》揭露國內「大麻煩」
「現在是下午4點20分,你正在收聽的是鬼島之音電台,《大麻煩不煩》節目。我是菁琪律師,我的專長是解決大家的大麻煩。」
除了律師,李菁琪也是Podcast節目《大麻煩不煩》主持人,從2019年底開播至今,已製作逾50集節目,曾邀請大學教授、心理師、成癮科醫師等專家,用不同角度探討大麻議題,更曾經揭露警方執法過程,是如何侵犯大眾隱私權。
有些個案是在自家種植大麻,數量不多,但還是被警方盯上而遭逮捕,讓他們非常納悶:「到底是如何被發現的?」
李菁琪透露,網路購物快捷方便,是現代人常見的消費模式。警方會向各大電商調閱購買紀錄,若民眾同時購買多種栽種植物的器具,以及菸具等,恐怕會因此被刑警盯上,「然後你家就會被衝(搜索)。」
「問題是,如果衝不到東西,警方就給你一張無應扣押之物證明書,然後就走了。但你家被20幾個警察衝上來,你的鄰居全部用不同眼光看你,這是我國司法很瘋的地方。」
李菁琪批評,警方用灑網捕魚的方式掃毒,是對民眾隱私權的侵犯。但大麻在我國仍屬於二級毒品,因此她在Podcast節目常常提醒聽眾,切勿以身試法。
在台灣推動大麻的過程中,不時會遇到批評。李菁琪表示,回想從小接觸的反毒教育,自己也曾經認為大麻是十惡不赦的毒品、吸食毒品都是壞人。直到念研究所時遇到哈佛、耶魯的高材生,發現他們有吸大麻的習慣,刻板印象才被打破。她強調自己的立場是:大麻不一定需要從反毒教育中移除,而是用其他的角度讓學生認識大麻。
「這是一個跟社會溝通的過程。」
李菁琪說,製作Podcast節目、邀請專家受訪,是希望大眾了解大麻的真面目,意識到大麻的醫療價值。隨著部分國家逐步開放使用大麻,李菁琪盼望,台灣在十年內先開放醫用大麻。但她同時也強調,她所支持的「大麻合法化」的前提是,需要政府擬定政策、社會配套措施後才能進行。
「就算你跟我說台灣明天就可以大麻合法,我也不會贊成,因為一定會世界大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