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哲擬學生第2劑做心電圖 醫師:幫助不大

國內有學生接種BNT疫苗傳出有心肌炎的案例。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有意針對接種第二劑BNT前、後,都安排做心電圖檢查。柯文哲今天表示,台灣需要建立自己的公衛數據。不過,有部分醫生指這樣的作法幫助不大,年輕人接種BNT不容易引發心肌炎,主要是發現有心臟病等潛在疾病的民眾。

學生陸續接種BNT疫苗後,卻傳出心肌炎的案例。台北市長柯文哲跟台大醫院初步討論,針對北市學生接種第二劑BNT前、後,都安排做心電圖檢查,卻引起專家反彈,認為會增加家長恐慌。對此,柯文哲9日表示,若有企業願意贊助,他不會反對,台灣需要建立自己的公衛數據。

台北市長柯文哲認為,「台北市幾萬名的學生,建一個心電圖的基本資料,這個BNT跟莫德納。你知道,最重要的副作用是在年輕族群,這種心肌炎,這個是可以,我覺得是這樣啦,花一點錢,有企業要贊助做研究,我是不反對。」

不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醫師黃高彬質疑,「比如說他胸痛啦、背部不舒服,可能會引起相關的心血管問題的時候,我們才會做這方面的檢查,反而在我們認為說,會導致家長的一些恐慌。」

黃高彬直言柯文哲的想法相當不妥,指出美國曾做過200萬人接種BNT疫苗的研究,統計發現心肌炎個案的年齡集中在57歲上下。而年輕人跟小孩血管彈性較好,出現心肌炎的機率非常低。也有醫生表示,接種前先做心電圖幫助不大,主要是發現有心臟病等潛在疾病的民眾。

台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說:「有一些特殊的族群,他罹患疫苗心肌炎的頻率是相當高,例如就是打第二劑男性,然後年輕人。那如果這樣的一個高危險群的話,又打了第一劑之後,特別不舒服的話,其實要打第二劑的時候,其實要評估,審慎評估。」

林謂文指出,嚴重的心肌炎多半是流感引起,接種疫苗引起的心肌炎症狀較輕微。至於如何防範心肌炎,除了避免接觸病毒感染,若學生接種第一劑BNT出現胸悶、心悸、呼吸困難等症狀,醫生表示,需要謹慎評估是否接種第二劑,建議接種時間的間隔拉長到3個月以上。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