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已連續幾天無新增本土確診個案,在疫情趨緩下,包括KTV等場所,將在有條件限制下重新營業,戶外空曠處也可望放寬限制,不強制戴口罩。不過國內醫師、專家就認為,全球已有多數案例證明,打完疫苗仍突破性傳染,人多的戶外地區最好還是戴上口罩較安全。
國內疫情趨緩,現在包括KTV等場所,即將在有條件限制下重新營業,戶外空曠處也可望放寬限制不強制戴口罩。但外界也擔心,許多國家的疫苗覆蓋率達到6、7成才不強制戴口罩,目前國內接種2劑的覆蓋率只有1成左右,不強制戶外全面戴口罩,恐成防疫破口。
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招名威指出,「相較於國外其他國家,就算已經7成或者是8成,甚至像是以色列(2劑疫苗覆蓋率)更高,但是他的突破性感染的這個問題,也還是越來越高,所以他們才會討論開始第3劑,或者甚至施打第4劑,所以我個人認為,現階段來說,即使施打2劑,還是沒有資格可以把口罩拿掉。」
衛福部草屯療養院醫師沈政男則認為,「是會擔心所謂的敲門磚效應,就是有了第一關放鬆以後,譬如在空曠地方如果有人走過來的話,不一定會把口罩戴上,就會慢慢演變成人不多的地方也不用戴。」
醫生表示,現在跟去年不一樣,今年Delta傳染強,雖然目前病毒清零,但Delta隨時可能從國門漏進來,且Delta即使在戶外也是可能傳染,像是今年7月30日澳洲海灘戶外群聚感染事件,就是戶外空曠處不戴口罩所引起,而究竟甚麼狀況才適合脫口罩?
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表示,「譬如說騎著車,一個人騎著車在路上走,這個情形應該是不必戴口罩。還是可以適度的開放,如果是說很空曠的空間,譬如說你在戶外烤肉,只有你家裡一個,那就有點像是在家族裡面聚會一樣的話,那就沒有什麼傳染疾病的風險。所謂的戶外不戴口罩,絕對不是說所有的戶外都不戴口罩。」
醫師認為,如果是觀看戶外演唱會、球賽,因為人潮還是很多,即使是在外面也得戴上口罩。國內的防疫政策其實也跟國外的疫情息息相關,如果國外疫情控制得當,讓境外移入病毒的可能性降低時,才能更進一步放寬防疫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