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三期計畫十年將投入251億元 低軌衛星為焦點之一
張君豪 曹晏郡 王德心 / 台北 新竹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低軌衛星」,是目前國際太空產業發展的角力重點之一,包含馬斯克和貝佐斯都已經投入其中。台灣也不落人後,太空三期計畫,規劃從2019年開始,10年投入251億,要自主開發衛星、打造衛星產業供應鏈。總統蔡英文,上午前往太空中心視察,認為2021年是太空發展讓人驚豔的一年,科技部完成太空發展法制定,也代表台灣對於太空發展是有策略和企圖心的,期許未來,能協助國內廠商進軍國際,在未來的太空經濟時代,讓台灣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近年來,政府力推太空領域發展,太空三期計畫預估10年投入251億元,這能帶來什麼樣的發展,備受關注。
科技部長吳政忠指出,「在低軌通訊衛星的布局,未來五到十年會有幾萬顆在天空上跑,未來太空產業會滲透到我們全面的生活裡面(比方手機),太空這個產業,台灣不能錯過也不應該錯過。」
太空中心預計在2023年發射的「獵風者」衛星,搭載GNSS-R、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預定軌道大約在500到600公里的低地球軌道,將協助台灣更準確掌握颱風動向。而目前在國際的太空產業發展中,「低軌衛星」是主要焦點之一,包含馬斯克的SpaceX、貝佐斯的藍色起源都已經投入其中,台灣也不落人後。
總統蔡英文表示,「有了預算和法規的支持,可以讓台灣在太空發展,各方面的能量都能夠更加完備,我們要發揮台灣在半導體、精密製造方面的長期的優勢,一起打進全球的太空產業鏈。」
太空中心成立30週年,總統蔡英文前往視察,並期許未來要在太空科技的相關設施和技術層面持續努力,並培養相關人才、協助國內廠商進軍國際,為台灣在緊接而來的太空經濟時代中,打造另外一座護國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