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費疫苗接種優先名單中,第二類「維持防疫體系運作之中央及地方政府重要官員」施打情形,彰化縣一共提報8238人,居全國各縣市之冠;雲林縣則有5499人,全國第二多。不過很多民眾連第一劑疫苗都還排不到,質疑公單位插隊、不公平。彰化縣衛生局回應,這是納入全縣鄰長的關係。
國內新冠肺炎疫苗持續開打,接種對象的年齡也持續向下調整,緊接著BNT疫苗將12歲到22歲的青少年學生族群列入優先接種對象。不過在公費疫苗接種優先名單中的第二類對象,彰化縣包括鄰長在內,一共提報了8238人,是全國最多,也讓部分民眾質疑不公平。
彰化民眾認為,「不公平就是插隊的行為嘛,不然年輕人,年輕人才是青壯主力,我們在社會打拚,也都這些人在從事生產,要讓這些人先施打。」、「鄰長打應該是算公平的,因為他們要服務里民,要四處為里民服務,所以應該是算公平。」
不過也有民眾認為,鄰長人數其實並不多,也是為民服務,列入優先對象算合理。彰化縣衛生局解釋,全縣有9千位鄰長,認為也符合防疫第一線人員,所以才將鄰長納入第二類對象。而提報人數第二多的雲林縣也有5499人,雲林縣府表示,一切依中央規定來呈報。
雲林縣新聞處長羅楚東說明,「我們也把鄉鎮市公所的防疫人員,以及縣府人員他們去支援快打站、快篩站,以及村里鄰長,這種在第一線跟民眾接觸,去協助防疫的人員,都申報在第二類,所以在這個人數上面才會有這樣的呈現。」
雲林縣府解釋,各縣市政府在填報第一類和第二類人員時,考量都有不同,會把鄰長納入第二類,就是認為鄰長跟村里長、村里幹事一樣,都有可能接觸居家隔離或是居家檢疫的對象。而第二類人員不單單只是地方官員,還包括許多細項,第一線外勤員警在包含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