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府與大學合作 鎖定萬華區居民進行血清抗體研究
黃立偉 陳立峰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5月中旬本土疫情大爆發,北市萬華區成了新冠疫情熱區。雖然疫情已獲得控制,但社區恐怕仍潛藏黑數,難以清零。北市府近期與台北醫學大學、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與北市聯醫合作,鎖定萬華區居民進行血清抗體研究。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證實,確實有這個計畫,將可查出哪些人是無症狀感染者,並進一步了解疫苗是否有保護力。
五月中旬,北市萬華區爆發茶藝館群聚感染事件,疫情隨即擴大,一度成了北市疫情熱區。台北市長柯文哲7月底時曾表示,已與北醫、台大公衛學院合作,在萬華區執行血清抗體研究,希望揪出社區潛藏感染源。前台大公共衛生學院院長詹長權證實,確實有這個計畫。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表示,「台北市他就是看萬華這一個社區感染很嚴重,就開始思考要不要這樣做。針對萬華這一次,所以這可能對於萬華的傳播鏈有一些了解。至於全台北市,或是整個台灣的那個沒有症狀的感染者的狀況,可能還是沒有辦法從這樣的調查裡面了解。」
北市府啟動血清抗體研究計畫,鎖定萬華區,預計收案人數約6000人,追蹤時間6個月,7月22日已獲得疾管署同意,在8月31日通過人體試驗倫理委員會(IRB)審查。
不過,有萬華區里長抱怨,根本沒收到通知,強調只針對萬華區,或許能找到黑數,但規模應擴及全台北市,才能確切查出感染源。
萬華區和平里里長吳淑芬認為,「你如果說是從萬華區開始做,這樣子延伸下去慢慢在做,從熱區點開始做,這個我能接受。」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則認為,「比較能夠精準的推估,這一波在我們的社區的致死率也好,或是住院率,需要加護病房、重症治療的這個比率。」
詹長權表示,收案人數6000人仍太少,人數、區域都要提高,其實世界各國推動血清抗體研究都在進行中,除了找黑數,還要追蹤疫苗效果,甚至未來第三劑疫苗是否該施打,都會是重要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