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國人信用卡遭盜刷6.3億 電子商務管道佔九成八
張志雄 張梓嘉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疫情升溫,讓許多人都待在家裡,電子商務也因此業績增加,但聯合信用卡中心統計發現,今年一到五月國人被線上盜刷金額高達六億多,比去年同期超過一億,其中透過手機簡訊或電子郵件誘騙民眾個人資料是最常見的案例。
新冠病毒一年多來改變全世界的生活方式,但是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也發現,網路詐騙比例也因為疫情開始增加。根據統計,國人信用卡今年1至5月的詐欺通報金額大約6億2900萬元,跟去年同期的5億1800萬元相比,增加超過1億,其中電子商務類的詐欺金額與比例也都是增加的狀況。
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副總經理黃國鴻表示,「屬於非面對面的這個,我們就傳統上是講EC(電子商務)的一個詐欺通報金額占了大概98.5%,那去年同一期間大概才占了93.8%,而且已經成為銀行通報內容的主要絕對多數,那在疫情期間的情況更加明顯。」
再以詐騙收單地點分析,前五名分別是愛爾蘭、美國、台灣、英國、新加坡,其中我國更是首度排進前三名,這是一大警訊,其中電子郵件及簡訊詐騙,是最常見的情形。
刑事局偵七大隊第二隊長郭有志表示,「被害人收到不明的簡訊然後點選進去,他誤以為是真的疫苗網頁,然後就將自己的身分證號,以及使用者的帳號密碼輸入,然後其實這一些都已經被嫌犯製作的假網頁側錄資料。」
除了電子郵件與簡訊的詐騙,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也發現,購買或捐贈防疫物資的詐騙案件,以及利用特約商店網站漏洞,透過網路測試刷卡,以獲取持卡人的資料後盜刷,都是大家要提高警覺的網路詐騙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