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基本工資審議會傳9月召開 黨團籲盡速完成《最低工資法》立法
黃立偉 莊志成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預計九月召開,民眾黨批評最低工資法草案,至今躺在行政院近3年,呼籲儘速完成立法。學者建議,生活成本指數、扶養人數,甚至每年經濟成長率,都應該納入參考指標,才不會淪為勞資喊價。
目前基本工資,月薪2萬4000元、時薪160元,最低工資已連續5年調漲。不過,今年受疫情影響,原定8月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傳出將延到9月。勞工團體抱怨,說去年受疫情影響,勞工應共體時艱,卻沒想到出口表現佳,去年經濟成長率飆高,但基本工資時薪卻只漲了2塊錢。
立法院公義社會及勞動政策促進會秘書長鄭雅慧表示,「台灣目前(景氣)是屬於外熱內冷,(內需經濟)紓困要振興的部分,我覺得這應該要把它切割開來,而不應該是說拿這個去擋基本工資(調漲)。」
全國產業總工會理事長江健興說:「基本工資審議的辦法,它的位階太低了,它只是一個法規的命令,立法來提升它法律的位階。」
勞團認為基本工資調漲沒入法,導致最低工資緩漲,說最低工資法草案,2018年11月底勞動部已完成公告,但仍停留在行政院,已近3年沒進度。
民眾黨立院黨團呼籲,應儘速完成立法。不過,學者表示,訂定專法,恐怕也無法一體適用,包括外籍移工是否納入,以及審議標準,該納入哪些經濟數據指標,恐怕都需要討論。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系副教授辛炳隆說:「扶養人數把它入法,然後訂個下限,經濟成長相關的指標要把它納進來 ,生活成本指數它比較能扣連到最低生活的保障這個目的。」
學者表示,最低工資法,目前政府成立一個研究小組討論,呼籲訂定的計算公式,應該公開透明。另外,最低工資調漲,最後都會淪為勞資雙方喊價, 建議由行政部門全權處理,漲與不漲,應負完全政治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