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藉造林抵銷雙年展碳排 引砍伐爭議

節能減碳的重要性,大家都很熟悉,但您有想過藝術展覽也會產生碳排放嗎?台北市立美術館希望藉由造林,抵銷第十二屆台北雙年展所產生的390公噸碳排放,不過引發砍樹造林的爭議。

位於台北市士林區與內湖區交界的大崙尾山,蘊藏豐富的自然生態,但今年三月底,居民陸續發現林地遭到砍伐,總面積約十公頃,其中包括瀕危植物白果雞屎樹,以及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樹種。

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解說員山艾表示,「像是我們知道台灣尾蜆蝶,台灣特有種的蝴蝶,牠最重要的食草就是大明橘,可是被砍掉了一整片大明橘之後,蝶會的人就很憂心,台灣北部搞不好最棒的一個棲地,就在這裡就這樣被毀掉了。」

市政府召開會議進行說明,這是台北市立美術館的碳中和計畫,造林地則由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提供。

台北市立美術館副館長蔣雨芳回應,「其實這個原意是希望我們用種樹的方法,把這個碳給吸收掉,所以我們要做碳中和。其實美術館的目的,真的是希望展覽產生的碳排放,我們可以利用什麼樣的方式,把它彌補回來。」

工務局表示,這片林地是經過開墾後荒廢形成的次生林,林木彼此競爭生長不佳,才會選在這裡重新造林。

台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科長林士淵表示,「當林子裡太過鬱閉,樹幹就沒辦法變粗,因為大家生長競爭,這就是我們認為這片林子,可以去促進它健康。」

荒野保護協會台北分會解說員山艾質疑,「官方會宣稱一點就是說,因為鬱閉,所以森林不健康,需要被改良。可是所謂的健不健康,他們使用的評估指標,並沒有讓大家知道他們評估的依據是什麼。」

民間團體指出,這片林地雖然曾有人為墾殖,但隨著時間過去,已經發展成一片完整的森林,希望更多人能夠真正認識次生林的生態價值,避免類似情況再次發生。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