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獎牌小故事》 奧運金牌成分只有6%金 回收廢棄電子零件成東奧獎牌原料
梅緣緣 / 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2020東京奧運金銀銅牌(圖/AP)
按照國際奧委會(IOC)規定,奧運獎牌表面設計需囊括帕那辛奈克體育場(Παναθηναϊκό στάδιο)、位於體育場前的雅典神話勝利女神「尼姬(Nike)」、本屆奧運會官方名稱以及奧運五環標誌等元素。
奧運獎牌中除銀牌為925等級以上的純銀外,其餘金、銅獎項並非純金或純銅製成。其中自1912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後,金牌便改為純銀表面鍍上約6克左右的金,銅牌部分則是95%的銅鍍上5%的鋅。
以市價估算,金牌融化後可值約新台幣2萬2600元;銀牌值約新台幣1萬2700元,而銅牌價值則最低,融化後販售最多只值約新台幣140元。據《環環相扣(Around the Rings)》指出,美國傳奇非裔運動員傑西.歐文斯(Jesse Owens)於1936年柏林奧運一舉奪得的四面金牌,在他1980年因肺癌逝世後,其中一面金牌在2013年,以高達約新台幣4千8百萬的價格售出。
不過,雖然奧運獎牌可以在拍賣會場上售出好價錢,但對於在奧運競技場上角逐的各國選手來說,親身經歷與享受比賽的過程實是無價,獎牌價值多少並不是重點。
據東京奧運官方資料顯示,這次2020東奧約5千枚獎牌的製作原料,全是2017年4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從日本各地的回收電子設備中重新提煉而成。2020東京奧運獎牌的「都市礦山」計畫,共成功收集到約32公斤的金、3千5百公斤的銀以及約2千2百公斤的銅材,盼透過廢金屬回收再利用,達到有利生態永續發展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