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郭婞淳舉出我國史上第6面奧運金牌 讓世界看見台灣

曹晏郡 吳嘉堡 章明哲 / 台北台東綜合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舉重女神郭婞淳,獲得東奧女子舉重59公斤級的金牌殊榮,也為我奧運代表隊贏得史上第六面金牌。消息一出,不僅國內民眾高興,奧會官網和國際舉重協會,也發文報導這項好消息,更點出台灣目前的六面奧運金牌,有五面都是由女性獲得,而且其中四面來自舉重,提升台灣在國際間的能見度。

站上頒獎台的開心時刻,全台民眾精神振奮。舉重女神、郭婞淳為台灣的奧運代表隊贏得史上第六面奧運金牌,這不只是台灣的喜事,還有外媒發文,這讓國際能見度更加提升。

比方澳洲新聞點出,「中華台北」是任何地圖都找不到的奧運金牌國家,還揭露兩岸複雜關係。

至於奧會官網和國際舉重協會也報導,內文提到台灣的奧運金牌,六面當中,五面由女性獲得,而且從2008年北京奧運開始的這幾屆奧運,陳葦綾、許淑淨、郭婞淳,三位舉重選手,接連進帳金牌。

回顧郭婞淳的舉重生涯,在國中時期就被教練、林尚儀發掘舉重潛力,後來就讀台東體中,跟著蒲雅玲教練學習。

台東體中舉重教練蒲雅玲說:「我可能會比較了解重點在哪裡,還比較適切給予他們所需要的。」

教練認為,由在地人培養,就像照顧家人一樣,能深入了解並提供選手需求,也能讓人才培育更紮實。畢竟想在國際賽事發光發熱這並不簡單。

輔仁大學體育系副教授王建畯說:「其實台灣的運動很多項目,都有在做默默耕耘。舉重它本來在很早以前,大約1984年蔡溫義教練,他們有很好的表現,這個都是要經營非常非常久,培育人數的增廣還不太夠、願意吃苦,比較沒有辦法那麼多人。」

奧運舉重金牌得主郭婞淳在臉書說:「我也很開心,能夠為台灣拿下一塊金牌,那在這裡要感謝所有支持我的人。」

現在的「台灣之光」,都是選手和教練們的十年磨一劍。學者表示,要想延續這樣的好成績,不能輕忽基層人才培育,以及器材和科研訓練等重點,才能打好基底,讓更多運動員在國際舞台上,帶來精湛表現。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