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級警戒將降至2級 專家:防疫指引矛盾多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穩定,疫情指揮中心宣布,三級警戒下週降到二級,對此國內專家認為,這次降級指引有很多矛盾之處,例如戶外運動如果空氣流通,其實不戴口罩也可以,反而開放餐廳、超商賣場內用,才是高風險;另外對於歐盟日前批准美國莫德納疫苗,可以擴大接種12到17歲青少年,醫師表示樂觀其成,對於達成群體免疫有幫助。

國內新冠肺炎疫情穩定,指揮中心宣布下週二,疫情警戒從三級降到二級,並有條件開放餐飲內用,室內活動人數上限50人,戶外則是100人,除了飲食,外出須全程戴口罩。對此國內專家認為,這次降級有很多矛盾之處,例如戶外運動如果空氣流通,不戴口罩都可以,反而開放餐廳、超商賣場內用、才是高風險。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在運動場上跑步、打打球,這個根本沒有關係,那個口罩不戴都沒有關係。

中原大學生科系副教授 招名威則說:「像超商我們人來人往的,沒有辦法很嚴格的限制,同一時間人流進去的有多少,我們又讓很多人在裡面吃東西,這樣子的風險其實蠻大的。」

專家表示,要兼顧防疫安全及民生經濟,這是兩難之下的折衷版降級指引,但只要國人遵守防疫規定,預估不會像國外解封後又爆發疫情;而歐盟藥品管理局日前批准美國莫德納疫苗,擴大接種對象12到17歲的青少年族群,國內醫師表示,樂觀其成。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說:「只是因為我們疫苗打的量大,所以總是有這些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的機率會發生問題,可是你相對於你染病的風險,其實它還是小的。」

醫師強調,青年人染疫大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會將病毒帶回去、傳染給家中老人或小孩,因此青年人接種疫苗,是達成群體免疫的重要一環,而且即使打完2劑疫苗,仍然要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等相關防疫措施。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