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曙光透露國造潛艦可望提早下水 學者分析:應對中國第三艘航母成軍

黃子杰 莊志成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國防部投入493億元打造國造潛艦原型艦,外界關注潛艦能否在2024年如期下水。前參謀總長黃曙光日前受訪透露,已完成首艘潛艦細部設計,裝備陸續到位,正在趕工壓力船殼,喊出比原本預定時間再提早三個月,力拚2023年9月下水。對此,學者分析,除了造艦過程順利,關鍵在於中國第三艘航母,可能在2025年成軍,我軍的潛艦在台海作戰扮演重要角色。

外界關台灣自己製造的潛艦能否在2024年完成下水,前參謀總長黃曙光日前受訪透露,已完成首艘潛艦細部設計,裝備陸續到位,正在趕工壓力船殼,應該會再提早三個月下水

國防部投入493億元,打造第一艘國造潛艦原型艦,去年底開工,潛艦是否能在2024年如期下水,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

對此,前參謀總長黃曙光日前透露最新進度,已完成首艘潛艦細部設計,裝備陸續到位,正在趕工壓力船殼,甚至喊出提早3個月,朝向2023年9月下水的目標努力。

學者分析有2大原因,分別是造艦進度超乎預期,以及應對中國第三艘航母,可能在2025年成軍。

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認為,「黃上將他可以就是對於相關的技術掌握,特別是中國的第三艘航艦,預估會在2025年成軍。台灣的國造潛艦如果可以提前的話,對於這種發揮不對稱戰力,當然是非常非常有效果的。」

潛艦原型艦若是海試及測評順利,有望在2024年提出後續8到12艘的量產計畫,分批次生產。至於美軍示警,共軍恐在2027年攻台,蘇紫雲認為有指標意義,包括中共解放軍成軍百年,屆時共軍兵力投射更完整,足以發動區域戰爭,我軍用不對稱作戰抗衡,潛艦在台海作戰扮演重要角色。

至於共軍22日早上8點半左右,派遣軍機進入我西南空域,空軍實施廣播驅離,根據軍事迷統計,共機本月已進入我空域12天。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