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每年產生約6萬噸焚化再生粒料 明年起改採標售貫徹循環經濟精神
詹淑雲 / 桃園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桃園每年大約有6萬噸焚化再生粒料,過去都是無償供應給產業界使用,從民國111年,則改採標售方式。環保局表示,改採標售,是為了彰顯材料的經濟價值,目前獲得5家在地混凝土預拌業投標參與。
垃圾車將垃圾倒入焚化爐,垃圾焚化後產生底渣約佔15%,明年1月起,桃園觀音灰渣廠處理垃圾焚化底渣後產出的焚化再生粒料,不再無償提供業界使用,改採標售,彰顯材料本身的經濟價值,也貫徹實施循環經濟的精神。
桃市府環保局一般廢棄物科長梁開忠表示,「不僅可以做為天然砂石的替代材料,同時我們每一年產生6萬噸的再生粒料,可以為市府創造出每年300萬元的收入。」
桃園是全國唯一,採使用者付費方式供給焚化再生粒料的縣市。環保局表示,符合環保規範的再生粒料,可應用在工程回填材料上,已經獲得5家在地混凝土預拌業投標參與。
桃市府環保局一般廢棄物科長梁開忠說明,「這些無機的粒料跟礦石,剛好可以做為我們工程的材料,尤其是在我們做管溝回填的時候,可以跟水泥混拌在一起,當做低強度的回填材料使用。」
中原大學名譽教授張達德也解釋,「我混拌完了以後,我強度增加2到3倍耶,它快速減水,施工速度變快,碳排放減少30%以上。」
學者也表示,桃園的焚化再生粒料成分含有20%以上的氧化鈣,經示範工程驗證,包括可降低工程成本、加速工期、減少碳排放量均大於30%,是非常有價值的工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