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推「演藝團體紓困貸款」 政府提供十成信用保證

曹晏郡 王德心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疫情三級警戒,幾乎所有展演活動,都全面停擺或延期,讓藝文團體遭遇嚴重衝擊。除了藝文紓困4.0之外,考量到非營利演藝團體的貸款比較不容易,文化部和文策院、台銀及合作金庫等單位,再推出「演藝團體紓困貸款專案」,初估有超過6千個團體可受惠。

10公尺高藍色雨馬,表演者演出時,要在上頭挑戰高難度動作。紙風車的新作品「雨馬」,今年三月演出獲得好評,而在藝文團體無法演出的現在,紙風車發起線上陪伴計畫,七月份會把「雨馬」和「順風耳的新香爐」,放到線上平台。

全台疫情三級警戒,讓藝文表演團體遭受嚴重衝擊,文化部推出相關的紓困和貸款方案。30日又再宣布,除了既有方案之外,7月開始,開辦「演藝團體紓困貸款專案」。

文化部長李永得說明,「現有的貸款,大部分都是以公司的組織形式才有辦法取得申請資,但是我們很多的演藝團體沒有用公司組成的方式,所以你演藝團體,你只要負責人願意來負責、具名來申請的話也是可以的。」

文化部指出,這項紓困貸款專案,是針對台灣立案的財團法人、公益社團法人,或者是各縣市登記立案的演藝團體為主。貸款範圍,是受疫情影響的團體,為了維持營運和研發創作,所需要的人事、業務等費用,額度最高600萬,期限最長五年,而且提供十成信用保證,還有1年的全額利息補貼。

文策院董事長丁曉菁指出,「(有立案)演藝團體符合資格的,現在估計是六千多(個)。」

文化部長李永得表示,「我們當100%的保人,就是從紓困貸款裡面提撥1.5億給信保基金,1.5億是做什麼呢,就是做呆帳準備。」

希望專屬的紓困貸款專案,能協助藝文團體度過這段艱困期,但李永得也特別提醒,如果申貸成功了,雇主就不能在利息補貼期間,實施減班休息、減薪或裁員等行為。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