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政府推出紓困4.0因應,不過相關方案主要是以網路申報為主,而且各部會的作法都不相同,這讓不少經營者因為不擅長網路操作,感到難以申請;同樣碰到困擾的,還是身心障礙者,他們申請紓困的時候,可能因為外界捐款購買輔具這類非真正收入,而被認定資格不符。
身障代表陳青琪指出,「我本來以為他可以領到那個四萬五的津貼,但是一定要投保工會。」先生是合格按摩師,但沒有加入職業工會、無法請領津貼,而且夫妻倆其實能申請紓困貸款,卻又擔心以後沒錢還、不敢申請。疫情衝擊,各部會陸續開辦紓困措施,希望成為民眾的及時雨,但對於身心障礙者來說,申請門檻不夠友善。
身障代表張忠義說,「慈善機構給我的一個就是一個輔具(費用),合併到我們的收入裡面去,導致於我們就超過了那個50萬,因此銀行就不讓我申請了。」
勞動部勞動福祉退休司專委邱倩莉則表示,「身心障礙者的受贈金額,是不是可以從這個個人的各類所得總額中去減列,會視後續各銀行的核貸狀況,跟各界的意見進行滾動式檢討。」
外界捐款,似乎成為申請門檻,民眾黨立委、賴香伶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衡量紓困門檻,看身心障礙人士的受贈善款,有沒有被排除的空間。
而這回疫情又快又急,為了降低群聚風險,主要是以網路申報為主,對於不擅長網路操作的民眾來說,困難重重。
商家代表蔡先生指出,「公司的大章、我們的私人章,還有什麼營業稅的稅單,還有什麼戶號,還有什麼一大堆的(資料)。」
民進黨立委、鍾佳濱等人接獲陳情,經濟部的線上紓困申請,要填寫很多內容、還要附上紙本等各種資料,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如何操作。而且免用統一發票的小店家、申請其他部會補助, 要等申請落空才能轉申請的、還有領其他部會補助,必須先繳回再申請,這三種樣態的民眾,有可能無法申請經濟部紓困。
經濟部商業司副司長劉雅娟說明,「會有重複請領的這種狀況應該都是屬於這種自營工作者,現在是疫情的關係,所以我們目前還是維持這樣線上跟客服的一個做法。」
許多部會,推出紓困措施,但有不少民眾看完規定和繳納資料後,還是不了解應該怎麼做,因此立委建議行政院,盤點申請現況,看能否跨部會統一整合、簡化申請流程,才不會讓紓困美意,變成民眾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