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遭質疑戶外停車場治療 台北醫院:為降低院內感染設臨時等待區

衛福部台北醫院遭民眾爆料,將病人放置在急診室外的停車場空間治療,質疑院內病床不足。台北醫院澄清,這是為了降低院內感染風險,讓急診病人先在戶外等待病毒測結果的臨時等待區。馬偕醫院這兩天也多次遭人在網路上爆料有院內感染,上午馬偕醫院也再度發出新聞稿澄清,沒有院內感染事件發生。另外新北市雙和醫院今天清晨,有確診病患在在隔離病房裡持刀攻擊護理師,造成三位女性護理師受傷。
 
衛福部台北醫院急診室外的停車場空間,可以看到有病人躺在病床上當吊點滴接受治療,有民眾拍攝這段畫面放上網路,質疑病床不足。台北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游秉勳留言回應,病人等待PCR核酸檢測結果出來大約3到4小時的時間,先在戶外病毒量可以降到最低。台北醫院也發出聲明稿表示,所有病人於入急診室前一律先做病毒檢測,等待結果前先在戶外「院區內臨時等待區」,由醫護人員即時照顧,維護病人安全並杜絕院內感染風險,本院也會加設遮雨簾,維護病人隱私。
 
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王必勝也出面澄清,「我們做了這些(病毒)檢查,他需要有一個等待的時間,所以我們提供一個好的環境,也有這個醫護會去看他,等結果的中間我們也盡量去照顧他們。那我們也看到有一些器材在那,因為在等待的過程當中也有可能病人會發生問題,我們也是要馬上處理。」
 
多位醫界人士也表示這樣的做法有助感染管控。
 
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理事長吳欣岱指出,「患者在做完篩檢要等結果之前,基本上都是要在戶外等,因為戶外它的這個空間比較大,病毒量比較不會因為在密閉的空間裡面,開始濃度越來越高,造成其他傳染的風險。」
 
指揮中心強調目前規定全國各醫院病人進入急診室以前,快篩陰性才能進入,如果要住院的要PCR陰性,目的就是降低感染風險,以免損耗醫療資源。
 
除了台北醫院防疫期間空間應用遭到誤會,馬偕醫院也遭爆料有院內感染,匡列100多人並且封樓。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與台北市政府星期日30日都表示這是假新聞,馬偕封樓不是因為感染,而是為了將空間轉為專責病房,但星期一31日又有平面媒體報導再度接到馬偕內部醫護爆料有院內感染,馬偕醫院星期一上午發出新聞稿澄清表示,整理病房是配合政府設專責病房的要求,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與台北市長柯文哲都已解釋過了,不是院內感染。
 
另外新北市雙和醫院也傳出有確診病患在星期一31日清晨七點多,在隔離病房裡持水果刀攻擊護理師,警方獲報馬上派出六位警員到場壓制上銬,過程造成三位女性護理師受傷,醫院正在治療當中。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強調,「我們絕對不容許我們所有的醫療人員,接受這樣的一個暴力行為,我們一定要嚴厲的譴責,對於不法的我們一定依法來做處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特別為此舉行記者會,就是不希望再有暴力事件在醫院裡面發生。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