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疫情竄升 邊境管制、入境檢疫失守

本土個例迅速攀升,台灣進入疫情大流行階段。一直以來採取的邊境管制、入境檢疫的措施,在這波疫情中失守。當病毒已經進入台灣社區,我們的防疫作為和監測系統又該如何調整?

英國變種病毒來勢洶洶,雙北疫情發燒,各縣市嚴陣以待。

部立彰化醫院副院長黃伊文說,「相對傳染力可能大概增加60%是跑不掉,所以它的傳播力看起來是蠻強的。」

面對這波疫情,葉彥伯形容得打快拳,第一線的疫調和防疫作為,必須開啟不同於以往的作戰模式。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你抓到先生的時候,其實他太太已經得了,一定要一個家庭有一個,全家一起採,而且立刻做居隔。」

雙北還在苦等疫情曲線下滑,其他縣市在臨界值之前盡力防守。最好的狀況是,疫情熱區本土案例下降。但是經過這波大流行之後,病毒已經進入社區。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說:「疫情起來是強烈打擊,匡列大,速度快,去做採檢跟隔離。平常時候就是要有社區監測,人流管制,所以整個打法,會跟去年以邊境管制為主的,居家檢疫打法完全不一樣。」

屆時,各地設置的採檢站,就是監測系統重要的一環,在流行開始之前,找出確診者。

桃園市衛生局技正陳牟美玲解釋,「如果真的疫情擴大的話,也會依我們之前市府有未來會規劃,會更多,在我們13區裡面設置篩檢站,因應快速可能產生的一些狀況。」

一旦醫療單位遇到發燒或是咳嗽三天的患者,就進入篩檢體系,做為疫情爆發初期的監測系統。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快篩站採檢的工具是可以考慮,抗原快篩或是PCR都可以,情報蒐集敏感度不用很高,它會跑出來的時候早一點知道。」

英國變種病毒從社交圈開始傳播,最終封鎖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大流行之後,在疫苗普及之前,這樣的景象將不再陌生。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