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總幹事葉奕瑄指出:「早上七點左右上班,所以他11點多他沒有回到公司的話,他的工時其實已經有14個小時。」
從手機截圖中,可以看見晚上11點多,還是有貨運司機員在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延燒,許多民眾以網購取代出門消費,也讓物流、貨運業工作量暴增。但勞動部考量疫情,放寬了包含物流在內的防疫、民生相關產業工時上限,讓勞工苦不堪言。
台灣汽車貨運暨倉儲業產業工會總幹事葉奕瑄呼籲:「該付的,該給的都要依法給付,因為光是加班要給加班費這件事情,在過去這些公司就已經常常沒有做到,希望能夠將物流業的司機也能夠列入是公費疫苗的接種對象。」
工會指出,物流、貨運業,願意配合國家動員,但以放寬工時上限,來達成提升運能的方式,看似「不得已」,卻可能會因為配套措施和監督機制不完善,而讓資方能以防疫為理由、剝削勞工。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說明:「它並不是一個完全所謂的無上限,或者是沒有保障的一個情況,比如說,那加班的時候要,有工會的話要跟工會來通知,那沒有工會的話也要報當地的主管機關,他的例假日要出勤,工資要加倍發給,並且還要在7天內要給一個補假,在這個休息的部分來講都是有要求的。」
勞動部指出,因應疫情警戒升級,物流、貨運產業的勞工,負擔更重要的責任,因此會有延長工時的情況,但雇主還是要依照勞基法規,給予適當休息和補假,也將協請交通部和地方主管機關,督促業者遵守,同時還要落實職場防疫。至於相關產業勞工,是否要列入優先施打疫苗對象,會轉請指揮中心參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