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棟石頭屋,有半邊位在美國紐約州,另外半邊位在加拿大魁北克,屋內的地板上還留有黑色國界區分線。82歲的屋主保羅莫里斯一個禮拜五天,在自己家裡交遞兩國之間的貨物。疫情之下成為民眾跨國訂貨取貨,簡單省事的選擇。
退休人士保羅-莫里斯說:「現在我在魁北克,有一個加拿大顧客來取他的貨,他人在加拿大,當他的貨送到美國這一邊,在我的屋子裡,我就走到美國去拿他的包裹,把包裹給他,他還在加拿大,然後去旁邊加拿大海關,他都沒有踏入美國。」
這棟200年歷史的石頭屋一個門開在美國,一個門開在加拿大,也有美國跟加拿大兩個地址。根據美加兩國1842簽訂的條約,這是少數可以橫跨在兩國領土上的房子。
有些美國貨品不提供跨國運送,就會直接寄到老先生家,加拿大買家從另一頭跨國取貨,再到門外的海關接受檢查,計算關稅,可以免除親自跨境取貨,要隔離檢疫14天的麻煩。
客戶拉強斯表示,「我的兒子們會打美式足球,他們需要很多裝備,在加拿大都很難買到,過去我們必須到美國去買,現在因為疫情,我們無法自由通過海關了。」
老先生的顧客主要來自魁北克與隔壁安大略省,拉強斯先生原本在美國有一個郵政信箱,用來收貨親取,疫情之後沒辦法再去。另外找跨國貨運費用非常貴,有時比貨物本身還要貴,他轉而選擇從蒙特婁開車一小時來這裡取貨,已經省下200多美元,合台幣6000多塊的運費。
客戶拉強斯表示,「我的兒子們會打美式足球,他們需要很多裝備,在加拿大都很難買到,過去我們必須到美國去買,現在因為疫情,我們無法自由通過海關了。」
老先生的顧客主要來自魁北克與隔壁安大略省,拉強斯先生原本在美國有一個郵政信箱,用來收貨親取,疫情之後沒辦法再去。另外找跨國貨運費用非常貴,有時比貨物本身還要貴,他轉而選擇從蒙特婁開車一小時來這裡取貨,已經省下200多美元,合台幣6000多塊的運費。
屋主保羅莫里斯住在樓上已經超過一甲子,交貨中心分別記在他三個子女名下,自己玩票性質經營,收費則看物件大小,從2加幣到10加幣不等,有時也純粹看老先生的心情,合台幣最多幾百塊。
疫情蔓延以來,已經增加了1800多個客戶,平均每天要處理50個包裹,有時候多到忙不完。老人家希望疫情趕快過去,還他優閒釣魚串門子的退休生活。
退休人士保羅-莫里斯表示,「我希望邊境趕快開放,如果你以為我會希望關久一點,好增加自己的顧客,才不要,我才不要。」
支持他繼續忙碌的還有一份使命感,因為有些包裹裡面是救命的處方藥物或醫療器材,想到這些貨品攸關顧客的性命與健康,讓保羅莫里斯又充滿幹勁,覺得還可以多忙一會兒。
退休人士保羅-莫里斯表示,「我希望邊境趕快開放,如果你以為我會希望關久一點,好增加自己的顧客,才不要,我才不要。」
支持他繼續忙碌的還有一份使命感,因為有些包裹裡面是救命的處方藥物或醫療器材,想到這些貨品攸關顧客的性命與健康,讓保羅莫里斯又充滿幹勁,覺得還可以多忙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