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華北沙塵暴PM10濃度破表 對台影響甚微

中國今年以來已經出現十次沙塵暴,近期更接連出現兩波,下風處地區不少測站出現懸浮微粒PM10,小時濃度破千微克。中國中央氣象台指出,是因強風加上植被變差導致,也因吹的是東風,對台灣影響輕微。

地平線上揚起滾滾黃沙,有如滔天巨浪,不斷進逼眼前的城市,沒一會兒清亮的天空被黃沙籠罩黯淡下來,這是上個月25日發生在內蒙古的沙塵暴。相隔不久,這幾天捲土重來,居住在中國華北地區的民眾,無不感受到沙塵侵襲的威力。

中國邯鄲成安縣居民說:「風颳得沙子都睜不開眼睛,走路都有點費勁。」中國承德市民吳娜則表示,「一陣大風颳過來之後,天氣就變得特別黃,然後車上全都是泥點子。」

中國今年已發生十次沙塵暴,跟近五年相比偏多,近日這一波嚴重影響華北,部分下風處測站,7日懸浮微粒PM10的小時濃度值,每立方公尺仍超過一千微克。中國中央氣象台指出,除了氣象條件造成強風,另外蒙古當地因為乾旱、溫度偏高土壤解凍早,植被覆蓋比前一年差。

中國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桂海林分析,「今年同時期和去年相比略微差一點,整個北方地區本身就是乾旱、半乾旱地區,就容易提供更多的沙源、沙塵物質。」

環保署持續監控,7日下午開始,南韓西半部空氣品質明顯變差,由於吹的是東風而非東北風,對台灣的影響輕微,不過今年以來,沙塵襲台的頻率確實增加。

環保署監資處長張順欽指出,「今年來講跟去年比起來,次數是明顯增加,尤其在一月、二月甚至三月份,都可以看到這些沙塵的蹤跡。」

環保署指出,次數增加但濃度不算太高,而台灣到了五月因為南風開始增強,受沙塵暴影響的機率其實不高,從觀測紀錄來看,最晚曾在5月9日出現過,但只有一次。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