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偏鄉捒食農教育 學生種作.收成.添生活體驗

臺南市有十間偏鄉學校,共教育就是生活的理念,編入課程內底,嘛請社區的民眾,抑是阿公阿媽做老師,親像善化的大同國小,是教學生做田、種麻仔,閣有收成、櫼油出來,學生講雖然過程真辛苦,毋過感覺足歡喜。
 
「除了稻仔以外的攏是雜草,咱來看今仔日,啥人手頭雜草上濟」

善化大同國小六年仔學生,逐家攏落田薅草,in兩個月前才佈田,這馬愛學薅草,這是in逐禮拜的課程,頂學期in才學種麻仔,嘛體會作穡人的辛苦。
 
大同國小學生林秉憲:「我共阿公講,看著這坵田足大片、足熱,用徛的足辛苦,收成的時陣足歡喜。」
大同國小學生潘君睿:「雖然足熱,毋過毋免上課嘛足歡喜。」

學生作田種麻仔,這是大同國小的課程,學校專工租這塊地,請在地青農做老師,囡仔嘛體驗收成、榨油,最後做出一罐一罐的麻仔油。
 
在地青農楊佳璋:「對農作物會較熟似、珍惜,較了解,知影麻仔油是按怎來的。」
大同國小學生:「真歡喜,雖然過程辛苦,看著油,就親像看著家己的囡仔。」

毋但大同國小,臺南閣有其他學校,用教育就是生活的理念,規劃無仝的特色課程,親像教囡仔做手工香雪文、種仙草、研發仙草卵等等食品,共舊衫改造做揹仔。
 
大同國小教導主任王瓊秋:「囡仔的學習不只課本,伊生活中,長輩留落來的好智慧,in嘛是愛做伙學習。」
 
佇生活中學習,囡仔感覺趣味,in嘛展現各方面學習的成果佮創意。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